少年与二人台
7月中旬,冯来锁与其团队南下海南,参加了由文化部、海南省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演奏的是二人台经典曲目《雾山顶》和《西江月》。
展演结束后,由文化部颁发荣誉证书。冯来锁捧着那本证书递给记者:“这是直接由文化部颁发的,不容易。”对于冯来锁来说,证书不仅是对二人台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荣誉。
今年52岁的冯来锁是乌兰察布市二人台实验剧团团长,他与二人台的故事要从他15岁说起,虽然波折不多,却也是机缘注定。
1950年,还是少年的冯来锁刚刚在老家内蒙古和林格尔参加完中考,自我感觉考得不错,他有信心考上高中,然后按照家人期盼的那样,考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彻底改变命运。就在他等待中考成绩期间,得到这样一个消息,内蒙古艺术学校乌盟戏曲班来和林格尔招生。有人鼓动他去试一试。
此时的冯来锁,已经喜欢二人台好几年了,每次有剧团来家乡演出,他逢场必到,然后跟着唱,慢慢就喜欢上了二人台。私下还会给一些相熟的人表演,虽然只是业余,但也经常把观者逗得哈哈大笑。此次,听说艺校来此招生,冯来锁当即就参加了考试。
上台之后,冯来锁表演了一段二人台。“那会儿,别看我年龄小。”冯来锁笑着说,“虽然就会唱一段《卖碗》,但也没有胆怯,上去就唱。”表演完毕,面试老师大为赞赏,得知他还没有报名,就破例让他补办了报名手续,并告知他尽快去集宁参加复试。
回家之后,冯来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但家人不太同意,在他们看来,考大学才是正路,但又经不住冯来锁的软磨硬泡,最后答应他去试一试。那时候家里穷,为了省钱,冯来锁搭了一辆去往集宁的货车,然后参加了复试。
那时候的冯来锁确实是只是报了试一试的态度,如果没有被录取,他就回去好好念书。此外,这也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不仅游览了集宁的景区,返回的时候还买了一张火车票。
回家之后没多久,他就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然而却迟迟没有收到艺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在冯来锁的心慢慢沉下来准备去上高中的时候,他收到了艺校的录取通知书。两张通知书让一家人纠结了起来,父母的意思依然是让冯来锁读高中,但是冯来锁却决定去艺校上学,这时的他发现,自己的内心里还是喜欢二人台,家人最后还是遵从了他的选择。
在艺校读书的四年当中,每天学习戏曲基本功、唱腔、乐理、身段、民间舞,此外,还要学些一些文化课,冯来锁过得很充实,他说:四年一点都不算长,一晃而过。”“
1984年,冯来锁和其他36位同学毕业了,随即成立了乌兰察布市二人台实验剧团,并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始下乡演出。在演出的过程当中,冯来锁慢慢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越发觉得二人台是一项事业,值得用心投入。
大浪淘沙,胜者为王。在此后的岁月里,剧团里有不少人觉得在这个行业没有太大发展,纷纷选择了离开。但冯来锁岿然不动,一直坚守着对二人台的热爱,至今已有33年。从少年到中年,他不仅完成了在二人台艺术上的成就和积累,而且也成了二人台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传承人,并于2008年分别被评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二人台的精神内涵
冯来锁主要从事东路二人台的表演,据他介绍,地方戏二人台有东、西路之分。东路二人台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为中心,同时流行于冀北、晋北等地。西路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市与晋北、陕北、冀北、银北五省区。
而东路二人台的形成,与厚重的历史是分不开的。明末清初,张家口坝上是蒙古族游牧之地,那里广袤千里、水草丰茂、人烟稀少,后来康熙皇帝为了谋求经济发展,鼓励移民。而事实证明,这次移民运动是清王朝“西部大开发”的一次成功尝试。
除了这个历史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陕北、晋西、河北一带连年遭受天灾,食不果腹,再加上兵祸不断,很多百姓纷纷到口外讨生活。
冯来锁说,这批移民有一部分到了内蒙古,在这里开垦荒地,努力生存。在干活累的时候,两个人又跳又唱,取个乐子。而这些人当中不乏有秦腔、晋剧、秧歌的爱好者,虽然唱歌仅仅是为了消遣,也没有什么固定的表演形式,所以那时候的东路二人台又叫“玩意儿”和“蹦蹦”。
这批移民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生活,不仅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更慢慢吸纳当地的文化习俗。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爱好唱歌的移民以他们会的歌曲为基础,慢慢吸纳了当地的一些民歌,以内蒙古为例,糅合了蒙古族民歌、秧歌调,东路二人台应用而生。
起初的东路二人台仅仅是百姓用来自娱自乐,多数是口口传唱,没有剧本,一直到清末民初,出现了一些艺人班、社。起初,这些班、社并非一年四季都演出,而是选择正、二、三月农闲时间演出。发展到后来,东路二人台才形成职业班,不仅分工明确,而且还有“班规”。一直到建国之后,才逐渐成立二人台艺术团。
东路二人台与西路二人台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所差别,除了东路二人台讲究“大弯大调”之外,在表演方面,二者不尽相同。以《走西口》为例,西路二人台依然是传统的一丑一旦进行故事表演;而东路二人台,为了增加戏剧成分,发展到六七个人登场表演。
在冯来锁看来,东路二人台不仅注重塑造人物形象,而且一些传统剧目都是取材于现实,反映的都是人们的感情、丑与美、善于恶,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以经典传统曲目《卖碗》为例,它主要讲述一位年轻的长工和心上人,联起手巧妙地惩罚了地主的故事。故事的内核是惩恶扬善,这样的曲目不仅会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也会给观众精神上一个慰藉。
现在的冯来锁依然秉承东路二人台的精神传承,不断挖掘身边的故事,并改变成剧目进行表演,这些年来,他以小品的形式反映了“危房改造”、“十个全覆盖”、“退耕还林”等关于地方发生巨大变化的剧目。
尤其是2010年实施新交规,加大了对酒驾的查处力度之后,冯来锁马上编排了一个小品《喝高了》,小品不仅诙谐生动,而且拥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在乌兰察布电视台录播之后,引起不小的轰动,给观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这几年,冯来锁除了处理二人台实验剧团的工作之外,还兼任了母校的老师,目前已经带出了6个班的学生。在他看来,二人台已经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项接地气、体民生的艺术,他有责任和义务让这种精神薪火相传。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