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说:“我见过许许多多的水乡小镇,都没有这儿美。 ”三毛说它是“几十年来盼望的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陈逸飞画笔下以双桥为素材的《故乡的回忆》将它带到了全世界……这里是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黑瓦,昆曲萦绕,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将旅游与古镇保护发展相结合开拓出“周庄模式” ,周庄的发展也成为中国文化建设在乡镇空间中的缩影和代表。随着时代发展,江南各地小镇如雨后春笋,在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下,以周庄为代表的中国古镇亟待转型升级,再出发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推动中国古镇保护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为第23届中国周庄国际旅游节的重要环节, 6月24日,由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人民政府主办、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文化报评论部承办的“古典文化·时尚前沿——2018首届文旅创新周庄论坛”在周庄举行,邀请国内戏曲研究、文化旅游、时尚美学、遗产保护、创意经济、媒介研究等多个领域的20多位专家,以周庄为样本为中国古镇转型升级问诊把脉,聚焦以戏曲等为代表的古典文化与当代时尚生活在古镇空间的互动关系,深入探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正如本届旅游节的主题“世界水乡,有戏周庄” ,昆曲是周庄的一大亮点,能否成为周庄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专家学者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昆曲发源于昆山,自2000年开始苏州昆剧院与周庄携手,在古色古香的周庄古戏台唱响水磨腔,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培养了一批昆曲人才。“戏曲和古镇似乎有天然亲和的关系,二者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戏曲的活跃是不少古镇有文化的标志,是古镇的魂。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育德指出,一些城市和乡镇发展规划都在做“旅游+戏曲”的文章,周庄与昆曲的拥抱更加自然也更有必要,如何做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只有演出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嵊州越剧小镇和怀宁县石牌戏曲小镇可作参考,两个小镇分别是越剧发源地和徽班发源地,发挥戏曲传承优势,做戏曲寻根设计,同时又和小镇的旅游及其他产业做综合规划,以戏曲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且目标远大,越剧小镇发起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戏剧小镇联盟,以国际戏剧交流为己任,石牌戏曲小镇规划每年举办石牌戏曲艺术节、举办国际戏曲论坛等,要把石牌变成“戏曲达沃斯” ,周庄也应认真考虑旅游和戏曲的关系,让昆曲成为产业枢纽,让周庄成为业内人士心向往之地。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也强调周庄再出发,要打造信仰周庄、水上周庄、戏曲周庄,指出周庄与昆曲是互生关系,建议打造以昆曲艺术为龙头、覆盖全国戏曲、能够跟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的大舞台,汇聚全世界非遗的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汇演以及论坛,这才是周庄的胸怀。
“周庄是昆曲浑然天成的大舞台,作为发源地占有先机,但昆曲做旅游,要谨慎,过度消费和低水平复制对这样的高雅艺术可能会造成一些伤害。 ”作为表演艺术家,上海昆剧院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谷好好对昆曲与周庄的结合有着更深入的思考,她指出,让昆曲成为周庄的一张文化名片,管理者要了解戏曲艺术的规矩、规律与规范,真正打造好昆曲艺术,使二者深度融合。“昆曲不应该作为符号存在,演员在那儿演戏,游客爱看不看,路过而已,拍拍照就走了,这条路走不通也走不远,也会让昆曲艺术家反感。 ”她建议,昆曲在周庄的发展与创新应该是开放的,希望周庄出现昆曲学校、曲舍、曲会、传习所、体验馆、博物馆等,以人才培养、文化空间培育等方式深植戏曲文化,真正让昆曲的魂扎根在周庄。博物馆里可以有昆曲纪录片、昆曲电影等,向观众展示昆曲的历史与当下;体验馆可以向观众展示昆曲的台前幕后,并让观众进行亲身体验,比如昆曲的服装、化装、乐队等具体都是怎样的,这些过程都是大家喜欢的也想要了解的,要精致唯美地呈现而不要简单化。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表达对周庄的感恩,18年前剧团没有演出彷徨时,与周庄结缘开始在古戏台演出,那时候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都多,而今一票难求。他指出,传统艺术焕发时代青春,要关注年轻人,周庄并不需要做昆曲表演的传承,更应展示和分享昆曲的生态,“苏昆青春版《牡丹亭》愿意在周庄做开放式的情景体验,让年轻观众从中感受爱情至情的表达,树立东方审美表达与生活体验,苏昆愿跟随周庄一起再出发” 。
“有一种生活叫周庄” ,昆曲在周庄不仅是演出与戏剧体验,也是诗意生活本身与东方审美的典范,是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浙江大学教授王杰认为,周庄有昆曲,有乡愁,有美景,有文化,“乡愁乌托邦”概念可以在周庄落地,昆曲的时尚化也是昆曲的大众化,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昆曲可以走向大众,成为所有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昆曲人们可以感悟某种理想、某种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让游客体验慢生活,原中国旅游报社社长、文旅专家高舜礼强调周庄要“变态” ,即改变业态,现在的业态主要是观光旅游,游客大批量地来,大多是蜻蜓点水不做停留,应将观光旅游变为度假休闲旅游,让人们住下来,坐下来,欣赏周庄的时光,欣赏昆曲与地方文化,诗意栖居。中国文化报副总编徐涟指出,“生活在别处” ,周庄可以打造一种诗意生活,这种诗意生活不再只存在于文本当中或中国人想象之中,而是实实在在的食不厌精、居处有竹、行有风姿、闲弄笛子吟昆曲,“希望未来的周庄不仅是小桥流水人家,供人到此一游,它也将是中国古典东方美学的研究中心、体验中心、创新中心,并成为当代东方美学的生活之地、孕育之地、创造之地” 。
吴文学、张卫国、李文、徐涟、张峰等相关单位领导共同启动论坛。黎继德、朱恒夫、蒋一民、萧百兴、宁俊、邓岩、黄斌、江逐浪、李鸿良等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也纷纷建言献策,一致认为以周庄为代表的中国古镇,应该更加成熟地在历史文化和时代潮流变迁的大逻辑中定位发展的本质、特色、方向和战略;应该充分厘定包括戏曲在内的各种文化遗产在古镇空间的生长方式和潜力,在人文体验的深度、广度和纯度上寻求生态式的全业全域转化和提升;应该通过不断激活内部和外部的古典文化元素,在古镇空间的当代生活中涵育新的文化时尚,创造新时代的古镇生活。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