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22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全国总决赛在张家港市保利大剧院落下帷幕,孝义籍选手孟怡宣凭借《双挂画》在集体节目奖争夺中技压群芳,喜获专业组“最佳集体节目奖”第一名,摘得一朵“小梅花”。
喜爱戏曲的人都知道,“梅花奖”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最高奖。而戏曲界“小梅花”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发起并主办的全国最高规格的少儿戏曲艺术赛事活动,是中国少儿戏曲最高舞台。孟怡宣,这位刚学习两年戏曲的小小少年,幼学之年就在国家级赛事上崭露头角,给孝义这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历史名城增添了一份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梵王宫见花云心生爱恋,回家后苦相思寝食不安,喜安婆施巧计暗度陈仓,却怎么日过午鼓未喧……”8月17日,位于吕梁艺术学校排练厅内,刚刚荣获“小梅花”奖的孟怡宣,正在第无数次练习《挂画》。32摄氏度的高温下,排练厅内没有空调和电扇,一曲演罢,这位身穿长袖表演戏服的小小少年,从头顶到脖颈,都布满了密密的汗珠。
这折在舞台上不过短短八分钟的戏,孟怡宣排练了整整一年。两年前,孟怡宣进入吕梁艺术学校,成为戏曲班的一员。撕腿、搬腿、踢腿、下腰……经过一年的基本功练习后,开始学习表演剧目《双挂画》。
《挂画》是折子戏《梵王宫》中的一折,梆子戏中常见的剧目,讲述的是元代洛阳万户侯耶律寿之妹耶律含嫣与民间英雄花云之间的爱情故事!耶律含嫣在梵王宫见花云之后顿生爱慕之情,回家后寝食不安苦相思,幸喜花母定计,两人暗度陈仓。剧中展现的即是含嫣欣喜万分,一心等待花云到来,当丫鬟禀告其花轿快进府门时,即同丫鬟一起急急忙忙打扫、挂画,布置闺房,梳洗打扮,以便心上人到来后拜堂成亲!
“你看她布置新房时,要挂画却又够不着,便让丫鬟搬过一个椅子,她十分兴奋,腰一扭,膀一摇,一步蹿上了板凳,稳稳地站在凳上。”记者一边观看表演,一边听着一旁的指导老师雒芳芳解说剧情。表演中,只见孟怡宣脚踩三寸跷鞋,单脚踩在椅子的上沿,做着订钉、挂画等高难度形体动作,身段是那样美,功夫是那样深,令人惊叹。
“双腿立,单腿立,单腿蹲,凤凰展翅,三起三落,水袖,手绢种种表演,般般绝技,都是在表现挂画时的喜悦心情,也充分展现了她扎实的跷功和椅子功。”雒芳芳对孟怡宣的表演赞不绝口,“真是很难得,通过一年的努力,就能应用‘跷功’和‘椅子功’,把一个喜不胜喜,待要出阁的耶律含嫣,从内心到外形,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
为了练好这折戏,孟怡宣每天要排练十多个小时。“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知道。”和很多同行一样,孟怡宣把这句话奉为圭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句唱腔,一个动作,都要付出常人想不到的努力。舞台上一个看似简单的小碎步走“圆场”,也要求“像脚上装了滑轮一样”,上身不动,脚下动得平稳顺畅。只这一个动作,舞台下就需要每天不间断地训练。
“这个孩子很能吃苦,每天坚持练习,早上五点起床,晚上一直练到将近十一点钟才回宿舍休息了,放假也不回去,大年三十都在练,付出了很多。”在指导老师雒芳芳看来,孟怡宣既用功自律,也有戏曲天赋,天生就应该站在戏曲舞台上。“孟怡宣特有灵气,无论是嗓音的音感,眼神的凝视,还是面部表情的机变都能顺利学好。”也正因此,孟怡宣被选中参加第22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
而看似一气呵成的踩跷表演,孟怡宣更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每天穿着三寸跷鞋练习,摔跤、崴脚、磨皮,都是家常便饭,在老师的一次次鼓励之下,她都坚持下来,因为戏曲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她。
无论是天赋高,还是老师的帮助,对于孟怡宣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她骨子里对戏曲的热爱以及她坚持不懈地努力。“虽然来艺校学习戏曲纯属偶然,但我一开始学习戏曲就被戏曲的特色给吸引住了。腔调、举手投足、妆容……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新鲜有趣的。”孟怡宣这样说,“辛苦肯定是辛苦的,学什么都是辛苦的。但毕竟是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我就乐在其中了,老师对我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戏曲是中国最伟大的东西,学戏就是要守住心中的底线,不断为热爱的东西努力,才能成就心中理想。
政府搭台 文化惠民送大餐
翠钿金钗流光溢彩,水袖罗裙满台生辉,一招一式行云流水……现如今,也许很少有人还有这样的记忆,曾经辉煌的戏曲舞台渐渐暗淡。
而孟怡宣对戏曲的热爱,则源于她从小就生活在戏曲之乡,生活在一个有戏听、有戏看的县城。孝义自古为戏曲之乡,曾经有很多戏曲班社活跃在孝义境内,包括解放前的大成园、义盛园,解放后的艺新剧团、新风剧团、新艺剧团、跃进剧团以及现在的碗碗腔剧团、皮影木偶剧团等。2006年,孝义市以木偶戏、皮影戏、碗碗腔,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定文化自信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3月,孝义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致力于发掘传承孝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可见,文化工作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和推崇,近年来,孝义市依托公共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稳步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三馆“总分馆”试点,常态化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戏曲进村、进小区、进校园活动,让图书动起来,让专业文艺教师走下去,让群众文化活动活起来。
孝义作为戏曲之乡,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该市文化局始终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引导,创新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清欢中的悲悯与忧伤》获赵树理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红军娃》入围国家艺术资金资助项目并获省第十八届“群星奖”,融入皮影元素的广场舞《影之魅》获优秀剧目奖,非物质文化瑰宝皮影木偶戏远赴荷兰商演。
据孝义市文化局局长杨永忠介绍,近年来,该市坚持以“让图书动起来、专业文艺教师走下去和群众文化活动活起来”为基本路径,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非遗文化保护单位和传承人传习展览、展示、展演评比活动,设立民间艺术大师奖、带徒传艺奖和学艺有成奖。在中小学校设立非遗文化第二课堂,开展剪纸、面塑、皮影、碗碗腔、木偶、杨氏太极拳等7个非遗项目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教学讲座380余场、互动展演100余场,传习5700余人次,覆盖2所高校、16所中小学校,3所幼儿园。组织皮影木偶戏、秧歌、剪纸等5个非遗项目进景区690余场次。皮影木偶非遗课程实践基地累计接待中小学生1600余人次,演出30余场。
此外,市文化局还实施“政府买单、群众看戏”、非遗文化巡演等文化惠民工程,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精彩演出;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孩子关注戏曲、了解戏曲并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强化文化艺术教育,加大文艺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将市儿童艺术剧团演出有限公司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在市东风剧院设立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孝义非遗传承教育基地,设立戏曲表演、音乐表演、话剧影视表演三个专业,每年计划招收培养优秀艺术特长生120名。整合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演出有限公司与孝义市非遗文化综合传习中心艺术优势,依托该市57个非遗文化项目,整体申报山西省首批对外文化交流基地。
“我们孝义人对自己的文化热爱有加,植根于人们内心的本土文化带给人‘回家’的感觉。站在厚实的传统又现代的孝义大地上,我们始终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以孝义本土文化为根,我们才会有更加广阔的舞台!”一位热爱孝义文化的人曾经这样说。
文化根脉,一座城市的灵魂。孝义作为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戏曲是城市文化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带着孝义特有的历史沉淀、和悠长醇厚的文化内涵,重新绽放出灼灼光彩。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