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万人齐吼秦腔,“安万现象”的启示

戏曲创作要尊重大众审美 老百姓的反应最说明问题。愿意跟着唱,说明老百姓喜欢;能够跟着唱,说明普及程度高。安万现象是新大众文艺表现之一,呼唤我们真正把观众的好恶放在心里,积...[详细]

大地无字 日月有意 ——评秦腔新编历史剧《无字碑》

秦腔《无字碑》剧照 看西安三意社演出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在审美享受中诱发了诸多的思考。这个戏由罗周编剧、张曼君导演、候红琴领衔演出,是一部具有历史品位、人生品位和...

多路径构建戏曲发展新格局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情感。近年来,戏曲传承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但一些问题也随之浮现。新创原创剧目数量不少,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不多...

年轻观众为何对老戏“上头”

凭借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火爆出圈,再到登上央视蛇年春晚的舞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近来频登各大网络平台的热门话题,让传统戏曲艺术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

总台春节戏曲晚会:戏在楼台间 一步一戏眼

新春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以戏曲艺术的新形式、新样态,讲述具有时代质感、充满烟火气息的中国故事,让观众过大年、看大戏,感受浓浓的年味儿,也使传统文化...

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对传统局限的超越和发展。无论守正还是创新,都要接受观众的检验。...

市场火热 戏剧节何为?

回顾2024年的演出市场,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戏剧节在全国各地举办。戏剧节能够拓展艺术的国际视野和本土创新,积极推动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对话,是连接地方与全国、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文...

创作演出的座谈不应限于会议室

深入现场了解观演关系是对民间文艺演出进行采风的重要途径。2月13日,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一行来到忻州市定襄县,就民间传说故事、民间社火、民间手工艺、传统村落保护等开展田野调...

让戏曲葆有“多样化”的创作演出机制

让来源不同的题材剧目更加贴近社会多元群体的艺术审美,推动院团形成良性的建设发展机制,出人、出戏、出效益,以更强的内生动力实现传统与现代兼容,创作出真正立得住、传得开、留...

好剧本都去哪儿了

据初步统计,2014年至2024年10年间,全国剧作家共创作大型剧本逾6000部,其中超过一半被搬上舞台。10年来,戏剧文学创作不乏精品力作;政府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各级艺术基金资助引领创作风...

从“哪吒登顶”看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在循环往复中绵延不绝、在螺旋而上中生生不息,一份踏实感油然而生。文化自信莫过于此 多向度、全方位补链、强链、延链,能够更好挖掘传统文化宝藏,让那些沉睡的资源焕发...

让剧种的创新与观众的审美一同成长 ——从越剧《五女拜寿

由浙百现任团长蔡浙飞(右三)参演的越剧《五女拜寿》剧照 越剧电影《五女拜寿》剧照(右为茅威涛饰邹士龙,左为何赛飞饰翠云) 浙江戏曲界是一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

​读剧本 不只为了台词基本功

聚光灯亮起,小学生王子蘅站在舞台中央,以稚嫩而坚定的声音朗读《扫雷英雄杜富国》剧本。你退后,让我来。话语中饱含力量与决心,台下听众为之动容 近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中国文...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498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