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泰戈尔戏剧在中国 ——纪念泰戈尔访华一百周年

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上演的《齐德拉》剧照 泰戈尔肖像 徐悲鸿 作 整理旧藏,忽见三册早期版本,为泰戈尔《春之循环》及两册《泰戈尔戏曲集》(时译为《太戈尔戏曲...

戏曲名篇搬演应“虽观旧剧 如阅新篇”

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世道迁移,人心非旧,当日有当日之情态,今日有今日之情态,主张戏曲创作者搬演旧剧时应该易以新词,透入世情三昧,以便让观众虽观旧剧,如阅新篇。 在我国传统戏曲...

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批评要有抵达人心的力量

一切都已经走进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作家和学者,更需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责任、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汹涌而复杂的新世界、新变化、新业态、新媒...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

“评奖”从来不应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标准

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根本目标,是在得到专业认可的同时,走向人民,走进人民,在人民的口中拥有名字,在人民的心中唤起共鸣,实现既叫好又叫座。 这是一部文艺作品最好的归宿。 落实到...

让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

舞剧创新:应进一步将现实生活艺术化

要提升现实题材舞剧的原创水平,我们一定要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落到实处,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获取灵感。特别要从舞剧的审美特点出发寻找适合舞剧表演的题材...

让戏曲稀缺行当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戏曲行当的稀缺已不是现象,而是事实。早在21世纪之初,已有专家发现戏曲院团武戏、武行的缺失,呼吁国家文化部门以及院团领导对此事的关注,重视对武戏、武行相关人才的培养。从此之...

文艺创作不是为了参评获奖

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个根本性的问题。 《之江新语》中有一句话:文化产品不能故作清高,不屑于讲票房价值,不能再走创作获奖(省优...

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的回望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1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曲协团结引领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积...

“青绿腰”走上大银幕:一次有意义的跨媒介文化叙事

腰部向后倾斜至90,上半身与地面平行的动作成为《只此青绿》的一个典型意象。图为电影《只此青绿》剧照。 电影《只此青绿》是艺术家们尝试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传播途径的一次主...

  • 首页
  • 上一页
  • 19
  • 20
  • 21
  • 22
  • 23
  • 下一页
  • 末页
  • 506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