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新观演关系并不必然代表戏剧有创新发展

近年来,以追求沉浸、交互式体验为导向的新演艺形态,越发成为一种流行现象。各类实景文旅演出、园林版戏曲、行进式观演、环境式互动剧等,不仅创造了新的文化消费热点,还借助数字...

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更璀璨光芒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76届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出版机构携3500多种图书惊艳亮相,以书为媒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英文版新书发布会、《杨柳青木版年画》...

英模群像映照时代荣光 ——感受文艺作品中的模范风采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国之大礼庄严隆重,勋章奖章熠熠生辉,铭记着永载史册的卓越功勋,激励着亿万国人奋勇前进...

从戏歌的发展看戏曲艺术的创新表达

近年来,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风、国潮成为文化消费的热门关键词,诸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音乐综艺《国乐大典》、河南卫视晚会《元宵奇妙夜》等文艺作品或文化类节目,因...

高校舞台的科学管理

作为人才培养的桥头堡和主阵地,高校要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求,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综合竞争力,是高校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大学生在高校...

让小戏小品更好承载生活之“大”

内容是艺术的生命源泉,对于小戏小品而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敏锐的发现力、抽丝剥茧的概括力、传神到位的表现力,捕捉时代变迁中的种种变化,并且惟妙惟肖甚至醍醐灌顶地呈现...

小剧场更需精耕细作

越是蓬勃发展的关头,越要警惕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小剧场来说也是如此。过于强调创新、实验,以此为艺术、制作等方面的不成熟乃至草率找借口,抑或过于强调市场效益而忽视了艺术...

人工智能为戏剧舞台增添科技“灵韵”

AI时代的戏剧舞台空间是人类情感和想象力与高科技融合的全新产物,它以科技智能为人类创造增添翅膀,让现代戏剧舞台飞得更高更远。然而,人机协作的目的不是削弱人,而是以科技的灵韵...

从修辞入手提升文艺评论的传播力

文艺评论是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一段时间以来,文艺评论的上述功能有所弱化,很多评论无人去读、无人爱读,难以产生传播力和影响力。 导致文艺评论功能弱化的原...

这些舞台新作缘何“一票难求”

核心阅读 不少舞台艺术创作以新视角发掘传统题材,并着力提升叙事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深度。艺术创意和舞台手段的进步创造出视听新体验,演员在表演上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也成为作品出...

“艺术+科技”融合发展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影秀剧《信仰》剧照 橙天嘉禾剧场供图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演出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镜框式舞台作为经典的舞台空间样式被打破,...

剧院内外“泡”出来的学问 ——评学术新著《当代戏剧的理

在当代戏剧评论薄弱已是戏剧生态不争的事实下,青年学者景俊美近40万字的戏剧专论《当代戏剧的理性审思》的出版(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吹进一股强劲之风。正如安葵先生在序言中...

  • 首页
  • 上一页
  • 17
  • 18
  • 19
  • 20
  • 21
  • 下一页
  • 末页
  • 50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