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媒体融合发展为文艺评论提供新的可能

新时期的网络传媒中,围观即是表态,跟帖就是立场,转帖体现目的,这些生动体现新媒体意义的群体行动生产了新的艺术评论力量,这都是传统媒体时代不可想象的新图景、新变革。 在辽宁...

从旧艺人到新演员——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

配图 原标题:从旧艺人到新演员:建国初期戏改中戏曲表演者的角色转换 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山西民间戏曲与乡村社会变迁的田野调查(批准号:10...

深耕基层 夯实基础 稳固基因——建言基层戏曲院团建设

赣剧《青山作证》资料图 2016年7月5日由中宣部和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基层戏曲院团会演在北京开幕。这次会演是中宣部、文化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

古典舞的学术自觉:传承何种意义上的“古典”?——从古

古典在当代是一个不断被阐释的话题。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也承载着文化和美学概念。作为艺术创作的古典,是在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地重复与重构,力图将历史得以继续,将古典接...

探索中国舞剧的民族化之路

挑战中国舞剧不能说中国话的难题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孙颖和他的中国古典舞舞剧《铜雀伎》 今年6月,北京舞蹈学院复排该院已故教授孙颖先生创作的舞剧《铜雀伎》。人去了,戏留了下来,...

地方戏振兴莫囿于“地方”

近日,山东菏泽地方戏应邀赴香港展演,收获一致好评。香江观众在惊叹于菏泽地方戏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多是抒发相见恨晚的感慨。这样的结果,让菏泽演职员长舒一口气,但同时也应...

重建戏曲文化的自信

配图 《关于支 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戏曲的关怀、爱护和高度重视,它对于戏曲在新时期的传承及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

让“小不点”感受戏剧的“大视界”

正值暑假,各大剧院儿童剧密集上演。以北京为例,国家大剧院的北京儿童戏剧季推出10部剧40余场演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策划的暑期儿童剧系列带来10部剧近120场演出,此外,中国儿童戏剧...

患“懒癌”的演员,要赶快治病

近日,一档综艺节目爆料,演艺圈某女星其实是数字小姐 ,念台词只用数字代替,不专业不敬业。而后不久演员刘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一位年轻女演员在一部古装剧的拍摄过程中也用念数字...

热血丹心向太阳——评晋剧《党的女儿》

2016年7月1日,由山西省晋剧院创作演出,黎中城、程惟湘、王涌石编剧,石玉昆导演,栗桂莲主演的晋剧《党的女儿》在此建党95周年之际首演了。 由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主演...

在“文化自信”中追求文艺的自觉自强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自信 ,是基于我们党对人民赤子之心的理念和信仰。对人民赤子之心是一种政治理念,也是一种精神信仰,它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内核。这个自信也是文化自觉的持久动力和...

别让影视作品中的戏曲元素陷入尴尬

资料图 【事件】 热播剧《老九门》中男旦二月红造型被质疑 【观点】 戏曲元素既应为影视作品加分,也应准确有效传播戏曲文化 电视剧《老九门》近日在网络平台及电视台播出,收视表现不...

  • 首页
  • 上一页
  • 416
  • 417
  • 418
  • 419
  • 420
  • 下一页
  • 末页
  • 506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