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万人齐吼秦腔,“安万现象”的启示

戏曲创作要尊重大众审美 老百姓的反应最说明问题。愿意跟着唱,说明老百姓喜欢;能够跟着唱,说明普及程度高。安万现象是新大众文艺表现之一,呼唤我们真正把观众的好恶放在心里,积...[详细]

网络文艺摘大奖,时代新声绽芳华

在近日公布的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名单中,一个变化引人注目网络文艺首次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纳入评选表彰。这一突破,不仅是对网络文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肯定,更...

数智化戏曲舞台应追求写实与写意浑融

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演艺行业,传统舞台实体与现代化数字虚体相互结合,大幅度提升了戏曲舞台的观赏性。但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克服传统戏曲表意手段带来的局限...

让戏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偕行

正视所处的时代,及时更新戏剧观念,在展现现代性上不断求索,是戏曲与城市化进程互动、进一步焕发生机活力的关键一步。一方面,戏曲要更好地融入、表现当代都市文化,就必须有鉴别...

创作贵在“创”与“作”

为什么要讲创作贵在创与作?这和主题性美术创作有关。对很多创作者来讲都有一个概念:一说主题性,就想到宏大的场景。如何通过主题性美术创作传递时代精神?如何将思想、情感融入形...

巩固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文艺担当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

戏曲现代戏:在真实生活与虚拟审美法则的平衡中守正创新

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承办的百花争艳 越韵绵长越剧现代戏创作研讨会暨第34届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年会日前在杭州召开。 中国戏曲现...

巩固文化主体性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

京剧的扮相与化装

京剧艺术除了讲究唱念做打,对扮相的要求也很高。可以说,在京剧舞台上,不论生、旦、净、末、丑,还是神仙、老虎、狗,所有角色的造型和扮相都是鲜活生动的。一般来说,京剧演员的...

何以戏曲 ​——中国戏曲的演进与价值

黄 卓 绘 中国戏曲是一门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形式综合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对一段辞趣翩翩的妙词佳句反复咀嚼,会因一曲出金石、动梁...

舞台艺术电影跨媒介转换彰显独特魅力

近年来,舞台艺术电影日渐增多,从2016年的《白毛女》到2024年的《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伟大征程》等,都彰显了舞台艺术电影跨媒介转换的独特魅力。这些电影以同名歌剧、舞剧...

新媒体戏剧评论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今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崛起为戏剧评论带来了全新格局。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戏剧评论中来,极大地丰富了戏剧评论生态。然而,新媒体戏剧...

戏曲传承要“整理改编”和“经典改写”兼顾

整理改编作为戏曲三并举政策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今天已不能完全涵盖很多虽然取材于传统剧目,但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表达和美学风格上早已与前者明显不同的创作实践。当下很多...

  • 首页
  • 上一页
  • 5
  • 6
  • 7
  • 8
  • 9
  • 下一页
  • 末页
  • 498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