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孝义碗碗腔《状元与乞丐》精彩亮相省城

1月7日至8日晚,2025年两节山西省优秀剧目展演由孝义市碗碗腔剧团演出有限公司演出的孝义碗碗腔《状元与乞丐》在省城太原星光剧场精彩上演。 《状元与乞丐》是孝义碗碗腔的经典剧目之一...[详细]

临县道情:黄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奇葩

临县是山西省第二大县,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今天就让我们去寻访那里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临县道情。 带着对临县道情戏的好奇,我们走进了临县最负盛名的碛口古...

代县道情的表演形式

代县道情在艺术形式上分为说唱道情(当地民众称打坐腔)和戏曲道情两种,后者由前者发展而来,包括唱、念、做、打,四个部分。其调式一般是徵调式,另有一些是商调式,传统定...

乡味浓郁的代县道情

南方叫渔 鼓,北 方叫道情 代县自古有 十年九旱之说,水秧歌,旱道情,耍孩儿过来刮大风这句顺口溜反映的正是地地道道的代县民俗文化。 道情之唱,由来最古。其声则飞驭天表,...

晋北道情:小剧种在夹缝中求传承

【解说】道情,原来是宗教艺术,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吸收词牌、曲牌,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又称道歌。到清朝,随着梆子戏的流行,道情开始从...

繁峙县开展地方剧种抢救性保护工作

为抢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繁峙秧歌频临失传的传统剧目,有效传承这一艺术奇葩,从今年3月份开始,繁峙县文化广电体育局着手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繁峙秧歌的抢救性记录...

晋中方言与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是清末流行于晋中一带的民间戏剧形式,其发源地为山西祁县、太谷一带,故名祁太秧歌。影响波及周边文水、交城、孝义、汾阳、阳曲、太原南郊、清徐等十余县,作为群众...

首届祁太秧歌大赛产生梨花金银奖

经过两个多月的初赛、复赛、决赛,近日,祁县首届祁太秧歌大赛产生梨花金奖、银奖各10名。 祁太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届祁太秧歌大赛分清唱组和彩唱组两种形式,共有300余...

几个耍孩儿爱好者自筹资金办文化大院

正月里,应县臧寨乡大营村文化大院里喜气洋洋。去年冬天在乡村两级的支持下,大营村几个爱好耍孩儿的积极分子自筹资金1万多元,建起了文化大院。之后,县乡文化部门为这里配备...

山西16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2014年启动的国家艺术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设立的国家级专项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

《祁太秧歌研究》出版发行

一部专门研究祁太秧歌的著作《祁太秧歌研究》,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太原师范学院74岁祁县籍退休教授阎定文编著。 祁太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传...

《好女丫丫》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日前,从国家艺术资金管理中心传回好消息:晋中艺校原创秧歌儿童剧《好女丫丫》,继夺取全国小戏艺术节八项大奖后,又入选全国舞台精品剧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国家艺术...

武利平:二人台改革不能盲目

时而开嗓吼两句二人台,时而低哼一段俄罗斯曲调,时而说上几句天津快板,时而又起身走个台步,明明是一堂枯燥的理论讲座,愣是变成了一堂生动的示范教学。 讲课者是武利平。他...

  • 首页
  • 上一页
  • 62
  • 63
  • 64
  • 65
  • 66
  • 下一页
  • 末页
  • 66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