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广灵秧歌 老艺人的执着与匠心
 传承广灵秧歌 老艺人的执着与匠心
2020-11-10  来源:山西戏剧网  作者:逍山
广灵大秧歌《烈女传·借当》

三年来,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像一道召集令,吸引全国大大小小、风格迥异的剧种纷至沓来,我国戏曲多剧种的丰富形态第一次得到了全面展示,在这个舞台,匠心和传承无处不在。

今年,赴昆山参加我省折子戏组台演出的山西广灵艺承秧歌演出团,表演节目《烈女传·借当》,11位加起来700多岁的老人,有的有糖尿病,有的有高血压,有的拉肚子,克服重重困难前往昆山。

郭世德(前排左二)和他的团队(部分)

78岁的剧团导演郭世德说:作为一个民间土得不能再土的小剧种来到这样一个大舞台,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老人的女儿郭喜勤平时帮老人整理、挖掘剧本,此次随行照料。郭喜勤说:“父亲十年如一日的为广灵秧歌奔波,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这个存续了500多年的剧种不会消亡,可以慢慢的兴盛起来。”

​长途跋涉到昆山后,办理入住时,疲惫的郭世德老人直接在酒店的沙发上睡着了……

疲惫的郭世德老人

郭世德是广灵县作疃乡憨崖洼村人,19岁拜本村秧歌剧团刘璋为师学艺,深得恩师喜爱和言传身教,学会了秧歌全面技艺,1979至1984年协助师父在剧团拉戏,按照恩师的四心要求:“爱心、信心、耐心、恒心”学习传授广灵老秧歌,腹内有38本传统秧歌剧目,时刻不忘师父重托,心心念念,2006年得知广灵秧歌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她,不让她失传,就这样一拍即合,迅速回村重组了憨崖洼秧歌剧团,排出了23个传统剧目,1个现代剧目,公演、义演于广灵农村及县城和大同市。

广灵憨崖洼秧歌剧团全体演职人员

因为传承场地受限,2019年他自己租房子坐坊教戏,其他行当有20余徒弟,没有年轻人学,都是上了年纪的秧歌爱好者,唯独收不上唱花脸的徒弟,因为花脸需要特殊的嗓音,特别着急,想把500年的古老文化留给人间,教育后人,让忠孝节义、贤孝当先的传统美德流传下去,因为广灵秧歌传统剧目赋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在女儿郭喜勤的帮助下,已将38本老秧歌传统剧目成功挖掘。15本剧目的铜器卷和剧目编写整理成底稿,以待出版流于后世。

剧团演出场景

“剧团成员老龄化严重,断层多年,其他行当还算齐全,唯独缺乏花脸演员及打板的。现在急需培养新人,可惜没人学了。相信在文化主管部门领导的帮助下,招收一批年轻人来学。希望广灵秧歌发扬光大,她一直教育人们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让我们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78岁的郭世德说。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