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太行之巅的壶关,以百里太行天堑为城,十里壶口为关,被一座座陡峰险关裹挟在崇山深处。面对雄奇险峻的太行山,曹操写下“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的诗句;走过著名的“太行八径”之一、千年古道羊肠坂后,白居易发出“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的感叹。然而,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诞生了西汉三老令狐茂、唐时名宰苗晋卿、明四辅官杜斅、清代诗人冯文止等文化历史名人。境内真泽宫、三口庙、白云寺等文化古迹也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民间传说。悠久瑰丽的历史文化恰如一片沃土,滋养了被誉为“上党小黄梅”的壶关秧歌。
今天,我们在壶关秧歌中常能看到描写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民间故事,充满民俗风情,这与它诞生于劳动人民之中密切相关。学者普遍认为,壶关秧歌起源于长治干板秧歌,发源于西火地区。西火位于长治县(现上党区)东南山区, 东与壶关相邻, 南同高平、陵川接壤。这里煤铁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打铁、售卖铁器是当地支柱产业,明清鼎盛时期一度出现“家家有铁炉、人人会打铁”的盛景。劳动时,人们随着叮叮当当的打铁节奏,围着炉火载歌载舞,慢慢形成了风格统一的劳动号子,并逐步丰富、演化成为秧歌的艺术形式。人们将其称之为“炉圪道(打铁炉子)秧歌”。随后,这种艺术形式广泛流传,在田间地头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因此也被称为“地圪圈秧歌”。
和人类其他早期艺术一样,此时的秧歌表演也带有明显的即时性特点。劳作之时,人们往往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内容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这种伴随劳作的即兴演唱不仅反映火热的劳作场景,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对爱情的期待与家长里短、儿女情长。随着人们欣赏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演出内容的丰富和艺术形式的完善,壶关秧歌不再满足于伴着锣鼓敲打的上下句联唱,逐步拥有了齐全的角色行当和乐队伴奏,慢慢演进成我们今天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中看到的艺术形式。
洋溢着乡土气息,充满了生活情趣,是壶关秧歌这类成熟小剧种的生命力所在;原汁原味展现、反映生活,是秧歌小戏赖以生存的土壤;趣味性、生活性是其与大戏所不同的明显特征。壶关秧歌代表性剧目可以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这样的特质。《三顶灯》《凤英女骂街》《雇驴》《侍女登科》《天齐庙》《打酸枣》《苏姐姐梦梦》《偷瓜》《迎新路上》《新老队长》《爱在深处》等,这些代表性剧目能够展现壶关秧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剧种特色,反映了剧种独特的艺术价值。小型讽刺喜剧《三顶灯》讲述了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置办年货准备过年时,张氏三兄弟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婆娘们决定让他们头顶油灯、跪在地上以示惩罚。作品情节曲折,独具特色,原汁原味表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民风民俗和老百姓的生活风情,深受群众喜爱,是壶关干板秧歌小戏代表剧目。《雇驴》是壶关秧歌传统剧目中集语言、表演为一体的代表剧目,1986 年曾由山西电视台拍摄成戏曲电视剧,在华北六省(市)进行交流放映,产生了广泛影响。该剧讲述赌鬼李有能靠坑蒙拐骗、倒卖人口谋取不义之财,将书生吴金成借来的三十两银子骗取。吴找到他索银,却与他用三十两银子买来的女儿玉凤一见钟情、互诉衷肠。一对年轻人相爱,玉凤情愿跟着金成去顶债。俩人行至途中,与赌了一夜、将银子输尽的李有能相遇。最终,县太爷风趣断案,成全了一双青年,处置了骗子。类似具有生活情趣的剧目,还有根据发生在上党区荫城镇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凤英女骂街》,以及表现父女俩、母子俩之间矛盾误会的《天齐庙》。这些壶关秧歌剧目讲的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唱的是老百姓心中的情,家长里短,日常琐碎,充满着生活的乐趣和烟火气息。同时,也承载了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民俗文化,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扇窗,深受群众喜爱。
其实,今天我们对于壶关秧歌这样生动活泼的小戏的理解和认识还远远不够,这从著名作家赵树理的一段发言中可以窥见一斑。他不仅是我们熟知的著名作家,更是一位全把式的戏剧家,编导,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经他改编的《三关排宴》已经成为上党梆子经典剧目,此外还有上党梆子《韩玉娘》《邺宫图》《万象楼》《十里店》等。不为人所知的是,赵树理对壶关秧歌这样的小戏不仅情有独钟,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秧歌戏)剧中人穿上那家常便衣自然得很,穿上大袍大蟒就感到别扭。我们的秧歌将来是不是也可以发展成秧歌剧的形式,多唱少白,道白用韵白?我希望晋东南多一些小剧种出世,多演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我看这样发展到将来,它是会成为主流的……我不主张秧歌向大戏学习,也不主张多照搬落子戏的东西。秧歌就是秧歌,不能丢了秧歌味儿,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东西,发扬自己的特长。壶关秧歌是有自己特长的,它能把观众中的大人小孩都拽过来,因为它最通俗。”在这里,赵树理不仅对壶关秧歌的本体特征、自身优势,以及和梆子、落子等大戏的关系有充分的理解认识,还对壶关秧歌在未来的发展作了艺术期许和大胆展望,更是用“能把观众中的大人小孩都拽过来”说明她更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演绎人间烟火气的壶关秧歌是一座真正的富矿,它的艺术价值还有待我们深入挖掘。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