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团不能靠国家养着,要主动走市场、站上风口
 院团不能靠国家养着,要主动走市场、站上风口
2021-01-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秦毅 吴怡铭
李梅
 李梅率青年演员创排演出抗疫情景剧《生命的光芒》第五幕
李梅携秦腔传统剧《再续红梅缘》近日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进楼道,在外开完会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回来了。她一边迎接本报记者的到来,一边讲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时的体会……“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觉得很振奋,备受鼓舞。这个荣誉很高!”李梅激动地说。

新年寄语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着力创排好歌颂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红色作品,并以此献给广大观众。我们还要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大力开展戏曲惠民演出,深入最基层,将秦腔之美、戏曲之趣带入到更多群众的生活之中。”

是表演,更要唱到百姓心里

李梅出生于陕西西安一个工人家庭。她从小痴迷戏曲艺术,12岁初次登台在《三对面》中饰演银屏公主一角,13岁就站上了舞台中央,15岁主演《杨七娘》,16岁演出了秦腔《游西湖》“鬼怨”一折,自此走上了戏曲艺术征程。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至今令李梅最为难忘的,是在20多年前“送戏下乡”时发生的故事。

当时受条件限制,下乡演出往往无法实现舞台与化装室的无缝衔接,演员们化好装后再走一段路到舞台是常态。那天,李梅正要走出临时化装间,往外一看,犯了愁。

“本来我换好了戏服,就要登台了,结果突然下了一场阵雨,土路变得泥泞不堪。到舞台的路变得泥泞又漫长……”

李梅踮着脚,望向前方,怎么办?

这时候,门外一队队赶向戏台的人们看到她,乌泱乌泱地拥了过来。有戏迷认出了李梅,也发现了她的困境。

“女娃,走,我送你去表演的地儿,上车!”就在这时,一位老人脚踏三轮车缓缓而来。他请李梅上车,“护送”她前往舞台。在老人的帮助和众人的簇拥下,一段特殊的登台之旅开启了……

不知是哪位高喊了一句“李梅,给大家来一段吧”,人群立即兴奋起来。李梅没有迟疑,张口就来,献上经典的《断桥》选段——“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霜染丹枫寒林瘦……”高亢、甜美的嗓音和熟悉的唱腔从三轮车上飘起,掠过大家红彤彤的笑脸。在喝彩声中,李梅一路歌声,与乡亲们相拥而行,每个人的心里都是甜的。最后,李梅裙不沾泥、光彩亮丽地站上了舞台。

对李梅来说,这是一件难以忘怀的事。这让她深深感到,如果说自己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一位位戏迷、一位位观众就是她的“摆渡人”。

李梅下定决心,要把戏唱到乡亲们的心里去。“只有真正走到了老百姓中间、唱到了老百姓的心里,脚下的路才能无比坚实,步伐才能愈加轻盈,越走越远。”

李梅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也是一直这样做的。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梅第一时间带领剧院以艺战疫,录制以秦腔宣传疫情防控的节目,在三秦大地很多村子通过大喇叭播放。她还捐出10万元,联系在陕西咸阳的朋友,想尽办法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四处收购蔬菜,最后购买了500箱蔬菜捐赠给西安市碑林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是荣誉,更要让秦腔走出去、强起来

“先进就是一种引领、一种带头。既然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一荣誉,更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李梅所看重的“先进”,不单单是自身作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还有身为“秦腔最高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的责任和担当——对秦腔事业的推动、对秦腔艺术的传承弘扬。

在新型文化传播方式迅猛涌现,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选择的多元化、多样性急剧推进的情况下,戏曲包括秦腔的繁荣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此,李梅认为,戏曲艺术必须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创新思维,要进行市场的拓展,激活戏曲发展的“一池春水”。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地方戏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梅认为,经典的秦腔剧目在陕西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要想推动秦腔走出陕西省,让省外戏迷关注、了解秦腔,需要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新媒体的“东风”,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要求秦腔站上风口,推动“双线”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李梅还在不断推动秦腔发展。时代在变,人们接受艺术的场景也在变。李梅表示,除传统的剧场演出外,今后的重中之重是要在深化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拓展秦腔的生存空间,推动秦腔与旅游的结合,通过贴近人们的当代生活方式和审美特点,增强秦腔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实现秦腔事业走出去、强起来。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梅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提出了建议:树立政府搭台、剧团与企业唱戏的观念,由政府牵引,合理指导旅游企业与戏曲剧团共同开发旅游景区特色文化资源工程、旅游景区特色文化演艺项目工程等,将文化资源高效地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大力开发戏曲文化旅游市场,不断挖掘戏曲文化旅游价值,切实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李梅认为,开发戏曲文化旅游,建议以传统舞台演出为主,以建设戏曲人文景观和开发戏曲文化旅游纪念品为辅,真正让戏曲剧目成为文化旅游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戏曲文化旅游成为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个特色窗口。

“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才能受到游客的青睐,才能在游客中形成深层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传承着活态的民族文化基因,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承载着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依赖,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将其融入旅游开发,实现‘戏曲+旅游’的模式,能有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戏曲和旅游两相受益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之一。”李梅说。

接下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加强秦腔在旅游领域的开拓,通过驻场演出、VR体验等样式,将秦腔发展的扩散效应与文旅发展的吸附效应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推动发展。

记者手记

2020年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陕西省有4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15名先进工作者接受表彰,李梅是15名先进工作者中唯一一位文艺工作者。

李梅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我们是事业单位,但是我们不能靠着国家、靠着组织来养着,我们应该主动走向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李梅看来,戏曲的生命力在于社会需求。秦腔的许多优秀传统戏,之所以数百年久演不衰、人们百看不厌,就在于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矛盾,适应了社会人群的精神需求,使观众得到了心灵满足,获得了情感慰藉和精神寄托,在心灵深处形成厚重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眷恋。“振兴戏曲,要与时代同行,按照观众的要求和口味,推陈出新,以精品力作打动人心,表现社会生活,在多样化的文化竞争时代,保持自己的本质特点,通过传承与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秦腔成就了李梅,李梅也致力于推动秦腔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我一定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只有使秦腔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不辜负大家的肯定、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支持。”如李梅所言,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长路漫漫亦灿灿。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