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李林为原型,新编大秧歌廉政现代戏《李林》(以下简称《李林》)在她的殉难地朔州市平鲁区首演获得成功,并且面向干部、军人等为观看群体在市区进行陆续展演。《李林》是一部贯穿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对党忠诚,坚守理想信仰的英雄主义情感大戏,更是中共朔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朔州市监察委员会组织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有益践行。
《李林》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献身的英雄长歌
由一级编剧段宝林执笔的电视剧《法庭轶事》《好人》曾在央视一套节目播出,并翻译成外文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电视纪录片《溃坝》《申纪兰》等获得中央纪委设置的多个奖项。由他编剧的《李林》主题鲜明,再现了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壮志情怀。全剧共分为《信仰》《出塞》《夺马》《追求》《勾结》《殉国》6场。开场音乐以弦乐协奏作铺垫,深情绵长,凸显李林坚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理想信念,同时讴歌了晋绥边区的抗战群英不怕牺牲,奋力抗击日军侵略者的鲜明主题。剧目开场展示出李林面对倭寇入侵,甘愿“洒尽一腔血,只为主义真”的革命理想,将李秀若改名李林的因由基于“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等这些闪光的文字,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0世纪初中国大地的传播,包括她在集美中学接受的启迪民智,振兴中华的革命教育。李林看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带来中华民族独立求解放的光辉前景,这些成为她身后名垂青史的华侨抗战女英雄的思想基础与革命动力。她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中华民族陷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难时刻,像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最前线去”,她说“爸,救亡如救火啊,我要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于是放弃优越的生活,不畏艰难出雁门,来到晋绥抗日前线打鬼子。她发动群众,组建骑兵大队,壮大晋绥边区抗日的武装力量。在“夺马”一场戏中,她与战友们化装侦察,与敌周旋,智谋双全,勇夺日军战马。剧情设计的保长、警备队长、村里二流子等角色粉墨登场,狼狈为奸,一心媚敌,演员的到位表演增加了戏份,又以反衬手段表明对敌斗争的复杂艰难。
《李林》是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使命的典型凝练,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时代长歌
正如台词中所表达的:“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一批又一批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就像你说的信仰是生命、理想大于天”,在《追求》一场戏中,李林与曲剑揣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英雄情怀,他们有“马列主义共同的信仰,怀揣着救国梦革命理想,同甘共苦把一切交给党,革命伴侣地老天荒”,剧情充分展现出以李林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献身共产主义理想的民族精神。《李林》剧目借助传统戏曲的表演元素与程式,演绎出紧贴政治理论教育、时代思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集中展示了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用生命捍卫信仰的英雄主义。《李林》有着革命历史教育与时代发展主题相契合的鲜明色彩,具有党的优良传统教育的历史纵深感,同时还赋予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英雄特质。不愧是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好剧目,对于当前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李林》以党的革命历史为题材,突出加强党员廉政教育的思想主题,是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发展与时俱进的有益尝试
《李林》直观地塑造了她骁勇善战,持双枪率队奇袭敌营、勇夺日军战马的富有传奇色彩的舞台人物形象,这是传统戏曲文化与时俱进革新发展的有益尝试。特别是以传统戏曲为承载的文化艺术,在如何更好地演绎革命历史题材方面,增强戏曲生命力、感召力上进行的不断探索。一是《李林》注重剧目内容的创新,尝试在表演程式、音乐设计方面同步推进,使传统戏曲的创新更贴合时代发展与大众娱乐方式的转变。该剧在唱腔设计上大胆地引用一些大剧种甚至歌剧的音乐元素,以试图适应观众的当下欣赏习惯。比如在“殉国”一场戏中,以二胡主奏和琵琶、扬琴、小提琴、大提琴协奏的弦乐组合,同时由二胡与大提琴的复调演奏,咬合缠绵,具有如泣如诉,一咏三叹的效果;二是强化了李林为理想信仰献身的英雄情怀和壮烈殉国的氛围;再如开场音乐等大段采用弦乐组合富有立体感,使得剧目主题表达明朗,“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洒尽一腔血,只为主义真”主题强化与表达恰到好处,赢得观众赞同;这种音乐设计模式的组合革新,使剧情表达更加深情悠长而激烈悲壮,使得晋绥边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如火如荼,不仅仅对“李林”的塑造,对于钟书记、曲剑等抗战群像塑造也表达到位。“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做有民族气节的人”反复强化“信仰是生命,理想大于天”的剧目主题;三是对朔县大秧歌音乐板腔体与训调的革新尝试,进一步强化了“信仰是生命,理想大于天”的主题表达,丰富了剧目主要人物的内部情感世界。在第六场的“殉国”中,李林的唱段均采用了改革后的朔县大秧歌的训调新唱腔,如“投身革命为的是人民大众,信仰和理想牢记心中,扎根群众落地生根,听党话跟党走赤胆忠心。”再就是改革后的二性转三性唱腔,如“你把我埋在雁门关靠住长城,看长城内外不再有苦难贫穷,看我大中华挺起胸膛繁荣昌盛,看我的同胞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母亲只生了我的身,是党铸就了我的灵魂,火红的旗帜是我的生命,洒尽一腔血只为主义真。”
从传统戏曲的程式化中提炼出鲜活的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契合,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朔县大秧歌在传承与创新上,也增强了新的生命力,利于丰富观赏层次、兴趣性、受众面扩大的提高。
八千里路云和月,塞上马蹄染霜雪。《李林》是挖掘朔州地方历史红色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剧目基于铸造的以李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践行,在艰苦卓绝中为救民于水火之中,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成为激励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执纪为民,坚守精神高地、感悟信仰力量的时代长歌。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