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支持与厚望激发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坚守艺术理想,坚持守正创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青年文艺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肩负的历史重任寄予厚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筑牢历史记忆,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融入到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创作中,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新气象,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以青春化表达再现历史人物,谱写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为党史题材增加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美学创造力,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理想信念在干事创业奋斗中得到升华。电视剧《功勋》通过英模单元剧形式塑造英雄形象、传播英雄精神,让广大青少年深刻感受到英雄诞生于人民之中,英雄在青年时代就表现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国家奉献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精神。
坚持守正创新,以竞胜之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这一重大美学命题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提高审美追求、引领审美风尚指明了方向。中华美学精神是“源头”,当代审美追求是“活水”,文艺作品有了“源头”和“活水”就会富有更持久的生命力。青年对新鲜事物的感知最强烈,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转化最迅捷,青年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青年容易接受的审美理念结合起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秉持“礼敬之心”和“竞胜之心”,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创作精品力作、提供精品大餐。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基于历史而守正创新,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增强审美效果,生动塑造了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壮烈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该剧激活了舞台,唤醒了观众,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舞蹈《唐宫夜宴》由多名青年舞蹈演员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呈现在舞台上,同时以5G、AR技术赋能,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呈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展示出可亲、可感、可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坚守艺术理想,自觉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
自2021年9月中宣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以来,文娱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违法违规、失德失范现象逐步减少,天朗气清的文娱领域风气日渐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青年文艺工作者、青年文艺家,要珍惜自身的影响力和亲和力,主动承担起成风化人的职责,坚持弘扬清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时刻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刚正不阿的正气,以敬畏之心对待艺术,以赤诚之心对待专业,自觉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电视剧《觉醒年代》、电影《1921》以群像方式再现了100年前的“90后”“00后”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前途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同时通过青春化表达向青少年提供了回望百年足迹、读懂百年初心、开启百年新征程的机会,对于青少年三观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青年文艺家要带头做好青少年的榜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通过文艺精品展演,让“大流量”成为真流量、高质量、正能量,在文艺创新之路上勇挑大梁、当好主角、成就事业,共同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