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汉城的山西“缘”
 郭汉城的山西“缘”
2022-08-08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韩玉峰
黄河大铁牛。资料图

郭汉城先生不仅是中国戏曲研究的泰斗,还是一位旧体诗词的作家,出版有《淡渍集》《淡渍堂诗抄》。他的诗词创作具有深厚和坚实的古典诗词基础,巧用典故,化用名句,巧思妙喻。著名美学家王朝闻为《淡渍集》作序,序曰:“汉城是戏曲文学的专家,兴致来时也写些诗词。包括纪游之作,看来都是寄托着是非善恶美丑判断的。”戏曲美学大师祝肇年为《淡渍堂诗抄》作序,序曰:“汉城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他的功业,世有定评,然而我却愿意称他为诗人,因为他的诗词才华和成就绝不弱于他在理论和教育方面的建树。”

2019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郭汉城文集》(十卷本),其中第六卷“诗词创作”,第九卷“评论集·郭诗研究”。“诗词创作”卷收词、七言、五言、古风长篇、民歌等。全卷洋洋洒洒有诗词数千首,蔚为大观。郭老爱看山西戏,爱游山西景,爱见山西人,也就有了以中国传统诗歌体裁写山西戏、山西景、山西人的诗词,比如《金缕曲·登鹳雀楼》《喜睹普救寺重建》《壶口》《题普救寺梨花深院》《黄河铁牛》《王昌龄送客亭》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剧作家,郭老的学生谭志湘说:“《黄河铁牛》是我和老师同去运城讨论蒲剧《西厢记》剧本时见到的。那时铁牛刚刚从河底挖掘出来,初见天日,真是威武雄壮。铁牛久埋河底,河沙磨砺,河水冲刷,圆润光洁,黑中泛着光泽……让人不由想起《西厢记》中,西洛才子张珙第一次游蒲州,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摇摇晃晃的铁索桥生发的感慨。今日,我们见到的是沉于河底的千年铁牛,怎能不激动!”

那天晚餐,老师信手捡起桌上一张巴掌大纸片,写下《黄河铁牛》:“铁索浮桥大野风,昂头翘角自从容。扁舟驶过天边去,回首惊涛一笑中。”诗人没有站在黄河岸边,吹着黄河的“大野风”,围着铁牛转了一匝又一匝,就不会发出这种由衷的赞美,也不会写出铁牛这样雄健的神姿。诗中的情景,诗人的感触,诗作的气魄,情景并茂,穿越时空,可见诗人博大广阔的胸襟气度。

《壶口》是郭老写山西景的另一首诗:“黄河西泻挟雷霆,直下三门劈晋秦。万浪奔腾壶口入,仰天大笑出河津。”诗人自注:“壶口在山西省吉县与陕西省宜川县间黄河之中。瀑布奔腾而下,水势湍急,牛落其中,待浮出水面,皮毛尽脱矣。”诗人笔下的壶口水势如此湍急令人骇然。

戊辰除夕,郭老作长诗《述怀》。学者安葵先生就此诗作了解读。他说,郭汉城先生首先是以戏曲理论家为学界所熟知,同时他也是诗人和剧作家,在诗歌和戏曲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1989年,汉城先生在《述怀》一诗中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道:“抗日风暴起,吹我如一叶。飘零到北地,狂喜获马列。明珠骤入怀,使我心亮洁。长夜路漫漫,导引如北极。”此后虽经历苦难,“初衷岂轻改,天道终有极”“始悟马列理,成功无径捷”。他坚信:“江流石不转,马列势难易。”因此,“老也何足悲,此心长似铁”。汉城先生平生的实践和他的著述充分证明了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郭老百岁时,从他创作的数千首诗词中选出百首,亲自硬笔手书,装帧成册。这册《自书诗词百首》开篇有郭老自书的《白日苦短行·代序》:“偶入红尘里,诗戏结为盟。八极神宛转,山川气崚嶒。东丘啼豺虎,西窟有饕蚊。乃苦白日短,看剑一沉吟。”郭老把这本留存岁月痕迹的诗册赠予亲朋,作为百岁纪念。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