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戏
 赶戏
2024-06-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已粲

天一擦黑,山西省大宁县昕水镇秀岩村的广场上就热闹了起来。两百来个座位坐满了人,大家相互打着招呼、拉着家常。沿着村道边停放的小车,一路蜿蜒望不到头。

原来,当天是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的日子,村民们期待的蒲剧《大明县令》即将开演。

秀岩村老支书冯记生告诉记者:“你看,后面站着的,都是从外地专门赶回来的后生,路边的车就是他们的,有大几十人哩!”

说起村戏,冯记生打开了话匣子:“夏日唱蒲剧是秀岩村的老传统。前些年,大伙儿都出去打工,不仅看戏的人稀了,就连戏班子都少了,唱戏的老传统差点断了根……”

老支书眉毛一扬:“这几年,政府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不但扶持剧团,还免费送戏进村,这村戏越办越红火。一过立夏,年轻人就在微信群里打问,村里啥时候唱戏。”

说话间,开场锣鼓响起,戏开演了。张俊龙领着孩子匆匆忙忙往戏台前赶,不小心与记者撞了个满怀。他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特意从省城太原回村赶戏。

“小时候,每年入夏骑在父亲脖子上看戏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记得真真的。老传统不能丢,今天,专门带孩子回村赶戏。”张俊龙说,村里出去的年轻人对村戏的感情很深。这次,原本政府送了五场戏,可在外的后生们坐不住了,有人说,政府都给咱免费了,咱也要出把力。于是,大家凑份子加了两场。

就这,后生们还嫌村戏办得不够红火,有人自掏腰包,拉来了烟花,说是给大戏暖场;有的建起微信群,招呼着在外的年轻人一道回村看戏。

看着年轻人卖力筹划,老年人也不甘落后,大家搭起了临时食堂,现场做起了免费吃食……村戏办成了“村晚”!

“这说明日子越过越好,乡亲们心气越来越足,文化需求越来越旺了!”大宁本地文史专家张九锁乐见文化新气象,“传统文化在乡村互动了起来,政府免费送文化,年轻人回乡‘种’文化,大家群策群力兴文化,这是大宁乡村文化走向振兴的一个标志。”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