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题材话剧:承载与记录国家发展辉煌成就
 工业题材话剧:承载与记录国家发展辉煌成就
2024-09-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毛夫国

工业题材话剧不仅需要创作者具备深厚的工业知识,还需要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地调研,才能真实再现工业生产场景和工人生活状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工业题材话剧的创作难度和投入成本。因此,工业题材话剧目前在所有话剧类型中占比依然较小,还期待更多优秀作品涌现出来。

工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文艺创作领域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工业题材话剧不仅承载着反映国家经济发展辉煌成就的使命,还深刻地体现了时代背景下文艺与现实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然而,由于工业题材话剧不仅需要创作者具备深厚的工业知识,还需要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地调研,才能真实再现工业生产场景和工人生活状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工业题材话剧的创作难度和投入成本。

回望中国话剧史,曾有不少工业题材佳作,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茅盾的《清明前后》、夏衍的《考验》、杜印的《在新事物的面前》,八十年代崔德志的《报春花》等。但在当代,工业题材话剧在所有话剧类型中占比依然较小,还期待更多优秀作品涌现出来。

工业题材话剧要想焕发新生,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当代表达。这意味着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敏锐地捕捉时代的变化发展,将新的工业发展态势和工人的生活呈现在舞台上。

《工匠世家》

在近年的创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创作者通过塑造几代工人的形象,讲述中国工人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与传承,展现中国工业的奋进崛起。例如,《追梦云天》通过中国民航制造业的发展变迁,展现了中国民航制造业老、中、青三代人追寻“大飞机梦”的心路历程。《工匠世家》直面国企改革中的现实难题,通过东北某国企三代工匠的故事,反映了他们在经历困境时的拼搏与坚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工业题材话剧应充分体现人物性格丰富性、复杂性,避免简单化、同质化,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和观众检验。而且,因为题材的专业性,工业题材话剧的创作者必须对要表现的工业和工人生活熟稔于心,塑造质感逼真的人物工作环境,避免出现情节夸张、场面热闹但缺少工人真实生产生活情境的剧作。

《炉火照天地》

《炉火照天地》通过现实与回忆结合,勾连起整个钢铁厂的历史。在欧洲留学八年后回国参加科研论坛的陈钢,来到他小时候生活多年的钢铁厂,却看到9号高炉关停。此后,全剧在他和妻子铁梅、师傅钟宁生、母亲肖焰珍等人的回忆中继续展开,并不断与现实交织。这样的创作手法既串联起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让观众看到了历史上马鞍山钢铁厂的辉煌,营造了多维的叙事空间,拓展了话剧表现的时空,体现了创作者对钢铁厂的历史、运作流程、术语的熟悉,并将它们自如地运用到创作中。

近年来,我国在工业领域攻坚克难,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新成就。这些也被戏剧工作者展现在工业题材话剧创作中。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跨海集群工程,话剧《龙腾伶仃洋》选取人工岛上台风抢险、工程船上困苦煎熬、筹建团队“十三太保”、大桥海底隧道接合等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典型事件、人物和情节,展现出港珠澳大桥感人的建设事迹。

此外,工业题材话剧应注重塑造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新工人群体形象。这些人物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通过描摹他们在重大选择或关键时刻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历程,可以展现新时代中国工人锐意进取的新面貌,彰显我国工业大国形象。

《苍穹之上》

《苍穹之上》以航空工业为背景,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航空工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剧中人物涉及飞机设计师、试飞员、工艺师等,剧作既注重呈现他们作为高科技科研人员的一面,也注重刻画他们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一面,讲述他们在面临个人情感、家庭矛盾等现实问题时的徘徊、选择与坚守。

《多瑙河之波》是一部国际工业题材的话剧,剧中塑造了唐栋等性格鲜明的钢厂建设者形象。唐栋诚实、守信,有着“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借助这个人物,新一代钢铁人运用新技术、新知识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得以展现。

从舞台设计上,当代工业题材话剧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科技手段,重视舞台场景的自如切换和声、光、电的运用,用生动逼真的工业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工业氛围。例如,《大国工匠》运用了裸眼3D效果、多媒体投影等高科技,将焊工工人的劳动进行了舞蹈化处理,通过多时空转换营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展现了工业题材戏剧的舞台美术美学内涵。《多瑙河之波》以三块大型屏幕与活动组合的楼梯装置作为基础结构,结合剧情背景中的塞尔维亚风格元素,表现了不同场景和情节的变化。这种创新的舞台设计不仅契合了工业题材话剧的剧情表达需要,还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工业题材话剧虽然在舞台上显得稀缺,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不容忽视。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创作者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业题材话剧定能在当代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记录与颂扬中国工业现代化历程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