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儿童文艺的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儿童文艺的自主知识体系
2024-09-04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谭旭东

儿童文艺是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儿童文艺主要面向儿童,且多为儿童创作和定制。儿童文艺无疑是一个大的门类,但儿童文艺包括多种文艺类型和样式,如儿童文学、儿童戏剧、儿童电影、儿童音乐、儿童美术,还包括儿童广播、儿童电视和今天的新媒介儿童文艺形式。

儿童文艺的类型和样式之间互通互渗、互为参照并互相作用,因此儿童文艺是一个充满互文性的大的艺术系统。儿童文艺各个类型和样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儿童性”,即儿童文艺通常是为儿童创作的,且为儿童所乐意接受,也能从多方面吸引儿童并引领儿童成长的。同时,儿童文艺的应用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传播与接受有多种途径、渠道和媒介。

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

我国儿童文艺的发展要追溯到近代梁启超、黄遵宪、李叔同和曾志忞等人。作为近代重要的思想启蒙家,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多次论及儿童诗歌,他还呼吁更多的诗人来努力从事儿童诗歌的创作,并举黄遵宪为其中翘楚。梁启超自己也创作了儿童诗歌《爱国歌》四章,最初以“少年中国之少年”的笔名,发表于他自己主编的《新小说》第一卷第一号(1902年)。在《饮冰室诗话》中梁启超还论及儿童戏剧:“欧美学校,常有于休业时学生会演杂剧者。盖戏曲为优美文学之一种,上流社会喜为之,不以为贱也。”这被认为是关于中国近代儿童戏剧史最早的记载。黄遵宪以“人境庐主人”的笔名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新小说》第三号(1902年)上发表了儿童诗歌《幼稚园上学歌》 。曾志忞是我国近代儿童音乐的开创者之一,1904年编译了《乐典大意》,还编辑出版了《教育唱歌集》。1905年李叔同填词的《祖国歌》(1906年5月出版)歌颂了祖国大地的辽阔丰饶。同一时期的沈心工也写出了《赛船》《花圃》《祝幼稚生》和《小学生》等歌曲。不过,儿童文艺真正进入现代文学视野是在五四前后。叶圣陶在1921年3月21日、22日《晨报副刊》发表的《文艺谈》之七、之八中,提出“儿童心里无不有一种浓厚的感情燃烧似的流露。他们对于文艺、文艺的灵魂——感情——极热望地要求,情愿相与融和混合为一体”。他还给儿童文艺做了一个界定,认为“儿童文艺里须含有儿童的想象和感情。而有神怪和教训的质素的,决不是真的儿童文艺”。与叶圣陶同时,黎锦晖创作了儿童歌舞剧(儿童音乐剧)。在这批现代儿童文艺先驱的带动下,五四时期涌现了大量儿童文艺作品,儿童文学、儿童戏剧、儿童音乐和儿童美术及插画等都越来越多地进入学校,在小学教育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魏寿镛、周侯予的《儿童文学的来源》,茅盾的《论儿童读物》,郑振铎的《儿童读物的问题》等建立了对儿童文学的认识。1922年至1924年间郭沫若的《儿童文学之管见》、郑振铎的《儿童文学的教授法》等关于“儿童文学本位论”的思考,还有赵景深、周作人关于童话的讨论,以及周作人的《童话研究》、顾均正的《童话的起源》等,初步建立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体系。

一百多年来,我国儿童文艺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体现了数代人对儿童的爱。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儿童文艺总体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儿童文学涌现出了田地、袁鹰、金近、严文井、葛翠林、金波、孙幼军和曹文轩等优秀作家的作品;儿童电影涌现出了《小兵张嘎》 《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儿童音乐也涌现出了乔羽、刘炽作词作曲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王路、王云阶作词作曲的《小燕子》,管桦、张文纲作词作曲的《我们的田野》,付林词曲的《小螺号》等家喻户晓的佳作。儿童文艺在儿童审美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情感培育和知识习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语文教育、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无论是高校、研究机构,还是基础教育部门对儿童文艺的关注和研究十分不够。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套儿童文艺发展史和儿童文艺理论及各儿童文艺类型和样式的理论批评,包括儿童文艺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对儿童文艺史、儿童文艺本体研究、儿童文艺发展研究、儿童文艺类型和形式的研究、儿童文艺的传播和接受研究等,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儿童文艺是我国文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儿童文艺理论批评也是我国文艺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艺研究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自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建构我国儿童文艺自主知识体系呢?无疑要从儿童文艺的基础工作抓起,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是挖掘和整理我国儿童文艺的资料和文献,大力开展我国儿童文艺发展史研究。这也是对我国儿童文艺传统的一种自信。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汇编还有待加强;儿童戏剧和儿童电影研究成果相对少一些,但也有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和作品;而儿童美术和儿童音乐涌现出很多家喻户晓的作品,但研究资料偏少,至于儿童文艺其他形式的研究则更加亟待开发。鉴于这种情况,对儿童文艺文献资料的整理非常重要,系统及时地整理不但有助于儿童文艺研究的继续推进,也直接有利于儿童文艺史的写作,还对儿童文艺整体发展规律的探寻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完善的文献资料整理,不利于专业研究的开掘,更不利于人才的培育。只有凭借文献资料和儿童文艺史论著,才能够准确探寻我国儿童文艺的艺术演变规律。

儿童剧《红缨》

二是构建儿童文艺理论体系,形成对儿童文学、儿童戏剧、儿童电影、儿童音乐和儿童美术等艺术类型和样式的阐释体系。西方儿童文艺理论研究有不少系统性的成果,也有比较成熟的学校教育。我们也应该坚持一种理论自信,我国儿童文艺理论研究并非没有优秀成果,自五四以来就涌现了周作人、陈伯吹、严文井、蒋锡金、蒋风、浦漫汀、吴其南等几代理论家和儿童文学教育家,且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在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儿童文艺基本理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系统化成果,且在理论批评方面有效地借鉴和消化了欧美国家的儿童文艺理论。我们应该在继续汲取欧美和日本儿童文艺理论和其他文艺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儿童文艺的创作实践及具体问题来进行中国化创生,使中西儿童文艺理论有机融合,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阐释力的话语体系。

三是优化我国文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机制和体系,抓好儿童文艺学科建设,提升儿童文艺专业人才培育,为我国儿童文艺发展培育大批生力军和后备军。我国文学教育主要有六大板块:一是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育,二是大学的文学通识教育,三是大学的中文本科生教育,四是大学的中文研究生教育,五是社会文学阅读和推广活动,六是各级作协的文学培训机制。而我国的艺术教育也大体和文学教育机制一致,也大体包括六个层面。但儿童文艺的教育在这六个层次中相当欠缺,尤其是大学的文学和艺术教育中未形成儿童文艺专业和学科,缺乏对儿童文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儿童文艺既是基础学科,也是交叉学科,相信我国儿童文艺学科的发展一定会迎来重要机遇。

四是从新质生产力视角来整体提升儿童文艺理论与创作的发展,以高质量作者、作品的培育来推动儿童文艺的发展,同时,也以高质量的儿童文艺教育和社会化传播来带动和促进儿童文艺的发展,使儿童文艺真正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文化传播力和精神召唤力。新质生产力包括几个要素:一是观念的更新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二是高质量的作者队伍、研究和评论队伍的培养,三是有效的评价机制和阅读传播推广机制。对儿童文艺来说,要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有优秀的作品,这就意味着要有优秀的作者队伍。而优秀的作者队伍又需要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这就意味着,不但要重视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重视儿童文艺的评价和评奖,还要推动童书出版和儿童报刊的发展,也要给儿童戏剧和儿童电影的生产和传播创造好的条件,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配套支持。

儿童文艺直接服务于儿童,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构建儿童文艺的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儿童文艺的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当然,我国儿童文艺的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重点在于儿童文艺人才的培养,不但要培养优秀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人才,还要培养优秀的儿童戏剧作家、编剧和导演,培养优秀的儿童电影编剧、导演和演员,也要培养优秀的儿童美术家、插画家和儿童音乐艺术家等。可以说,人才是儿童文艺发展之关键。有了优秀的人才,儿童文艺的自主知识体系不但有作品的保障,也有理论话语的保障,更有儿童文艺各种探索性实践的支撑。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分体史研究》(23&zd289)首席专家)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