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承办的“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研讨会日前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粤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新华文摘》、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社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主持。
张树庭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过去十年的文艺实践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本次会议不仅是对新时代文艺创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一次学术交流,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以实际行动助推新时代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实践。
徐粤春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文艺是文艺工作者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展示中国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气象的文艺。希望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增强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新时代文艺规律性的认识、总结和把握。
坚守中华美学精神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张晶表示,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对于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抑或是中国美学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普遍指导意义。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结合十年来的文艺实践,总结出正剧美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雅美质;现代革命文化的壮丽美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喜悲融正美质。现代文艺往往是由喜剧入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用悲剧来感动人,再用正剧引导观众,这样喜悲融合成十年来新的正剧美质。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表示,要将中华美学精神融入纪录片创作,需创立纪录片中华美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创见
北京大学教授董学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开创了新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永清表示,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是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创新,有新思、有新见,是新时代文艺批评标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具体阐发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为:秉持人民情怀,抒发人民情感,塑造人民形象,满足与引领人民需求。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表示,中国的传统文艺批评围绕文道的辩证关系展开,最终定型为文以载道,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跟中国传统的载道文艺观有明显的一致性。他认为,应结合中国传统载道文艺观加以转化、创新,在其中融入历史的和阶级的意识,赋予中国传统的载道文艺观以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更具批评性的价值意向。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王杰认为,通过文艺和美学作用实现审美教育,是涉及文化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的含糊和混乱,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以及对待现实生活的立场和态度,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新华文摘》编审陈汉萍认为,要加强文艺批评工作,针对文艺作品未经充分批评消化就进入文学史的现象提出思考,强调文艺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在当下有着特殊的意义。
塑造健全的文艺体系
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玉刚主张,在文化精品的背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体系的竞争,现在正是进入一种体系化、整体化、系统化发展文艺的时代。新时代文艺发展不仅仅要有艺术创作体系的健全,还包括有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公共文化体系以及文旅融合体系、现代传播体系。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吉方认为,文艺评论是针对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现象等文化综合鉴赏、评价、批评,上升到话语自主建构层面上就要超越单纯的评论和鉴赏,要将文艺评论根植于学科性、学理性和体系性的研究当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孙晓霞认为,当下的中国艺术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关注思想传统、关注前沿热点,开阔视野,包括艺术的、科技的、文化的复兴等等。方法上要强调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开放空间,如美育、文化产业、文旅融合、艺术管理等等。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彭文祥以网络文艺为例,阐发了对于网络文艺与中国式审美现代性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关系,认为网络文艺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意义并表征了未来。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