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文化沃土 对接时代语境
 植根文化沃土 对接时代语境
2024-1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相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局面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人处世的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国人的书写中、吟唱中、分享中得到极大提升。当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创作优秀作品、生产优质产品上下功夫。不管是文艺作品,还是文化产品,核心竞争力是创意,而创意来源于创新,也就是要以创新的方式、创造性的方法予以制作和呈现。比如,河南广播电视台等推出《梨园春》《武林风》《唐宫夜宴》《中国节气》《中国节日》等系列文化类节目,用时尚的方式表达文化,用青春的方式展现古老,用大众的方式诠释高雅,成功让一些在过去看来属于冷门的传统艺术成为“顶流”,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不能单凭理想和情怀,必须有一整套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又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规律的系统性谋划和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时代语境进行对接,让其产生当代价值和意义,实现从优秀文化资源到优质文化产品的创造性转化。在具体实践中,不管是创作者,还是生产者,一方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礼敬态度,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运用传统文化符号、文明标志等;另一方面要尊古而不泥古,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原则,在表现手法、呈现方式、传播载体等方面大胆尝试、积极创新。

文化单位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为激发文化单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具体而言,要推进文艺院团、广播电视台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通过实施人事薪酬改革、体系化资源整合改革、机制化项目运作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创意、要动力,集聚优秀人才,释放内在潜能,为优秀传统文化类作品、产品的创作生产提供有力支撑。比如,河南广播电视台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组建多个导演工作室、视觉工作室及相关项目组,让每个人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业者,努力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推出优质文化节目的同时,也创造出良好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了员工的薪酬水平和职业荣誉感。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碰撞交流使得中华文化更具包容性与创造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要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化观,积极以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具体言之,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积极与世界不同文化交流对话,在对话和交流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生命力。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要担负起自己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