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传承版《曹操与杨修》建组初期,我在剧组的微信群里给每位青年演员发过一则短信:“此次‘曹杨’要看列公的了!一堂新人、新气势、新闪光,你们担子不轻啊!我有劲头按当年苦排‘曹杨’之精神来要求你们,逼你们苦排、苦练,不知你们有没有兴趣?会不会有意见?肯不肯吃苦?愿不愿意卖点力气?想不想为京剧事业的前途做点真挚奉献?我相信,只要主要角色的扮演者奋起带头,发扬‘曹杨’剧组当年优秀传统的拼命精神、玩命劲头,定会获得观众之认可!!!”
群里的年轻人纷纷表态、点赞。其实,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一来担心他们的基础、体力、经验扛不下这两个多小时的活儿;二来担心繁杂的工作任务和社会活动会分散他们的精力;三来也担心他们会有畏难情绪,不敢吃这个苦!
如今看来,是我多虑了!这些可爱的年轻人非但不怕吃这个“苦”,人人都还主动地“讨苦”吃并乐享其中!几年里,我与他们朝夕相处、争分夺秒,哪怕是出差在外,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开小灶”。三年三出戏,传承的不仅仅是作品,也是思路、理念和方法,以及戏里戏外的陪伴与坚守。短短的时间里看着他们快速成长,在一出出大戏里独当一面,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这些优秀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给剧目的未来、京剧的未来吃了一颗定心丸,我深感欣慰,也倍感骄傲!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一个剧种需要优秀的剧目和人才的传承,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激情和持续的干劲。一个年轻的梯队脱颖而出,需要剧目的依托和我们这些“老兵”的“保驾护航”。剧目和人才互为托举,合力为剧种的持续发展提供绵延的动力和保障。
党和政府对文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让我倍感振奋,更使我清晰认识到振兴戏曲艺术、繁荣民族文化的迫切使命。生逢新时代,期待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老、中、青三代戏曲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经典,承担起这个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系京剧表演艺术家)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