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这十年,是山西文艺昂首迈步新时代的十年,高歌猛进新征程的十年,展示文艺新气象的十年。山西日报“综艺”版作为山西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始终以灵动的姿态关联着鲜活的文艺现场,以敏锐的发现紧扣文艺的时代脉动,以理性的辨析探索文艺的发展规律。
当前,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到艺术创作中,不仅为文艺实践带来新变化,也对传统的文艺观念产生巨大冲击,文艺新样态、新形式、新现象层出不穷。山西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直面新媒介新平台的崛起,适应新的信息载体和层出不穷的新渠道,主动融入新媒介新平台,让文艺作品产生更大的社会实效。
回望这一年,满怀喜悦与敬意,在山西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文艺沃土上,戏曲戏剧、音乐舞蹈、话剧创作、纪录片制作等领域,百花齐放,向新而生,绽放出璀璨的颜色。
【戏曲戏剧】
戏曲戏剧舞台上,山西的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演技、悠扬的唱腔,演绎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传承着中华戏曲的千年文脉。
上党梆子现代戏《申纪兰》
让主旋律题材饱含泥土情
由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推出现代戏《申纪兰》,是一部血肉丰满、鲜活生动的主旋律作品。全剧用插叙手法把申纪兰传奇的一生用几个代表性事件进行串联,把人物的生命历程浓缩成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展现。全剧分七场,将申纪兰一生功绩的大事件、家人间的生活故事等大事小情,用轻重缓急、张弛有度的情节结构安排得十分合理,将申纪兰这样一个劳模人物塑造成有情有义、有泪有笑、有欢欣有苦痛、有徘徊有坚守的活生生的普通人。剧中主演用饱满的情感、精湛的演技、地道的唱腔把申纪兰作为劳模的艰辛与愧对家人的辛酸表演得入木三分,让这部主旋律题材作品带有浓厚的人情味、泥土香。
晋剧电影《布衣于成龙》
创新戏曲电影的时代魅力
晋剧电影《布衣于成龙》由晋剧《于成龙》改编,讲述了廉吏于成龙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故事,诠释了“出仕虽能济黔首,布衣亦可为国谋”的主题。进入新时代,戏曲电影开启了新纪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为这时期戏曲电影的主流。在东方古典美学神韵和技术赋能的无限可能中,戏曲和电影人共同实践、突破、精进、沉淀,探寻戏曲电影1+1>2的发展之道。技术赋能是新时代戏曲电影的全新命题。晋剧电影《布衣于成龙》弥合了戏曲虚拟性与电影纪实性的鸿沟,达到赏心悦目的视听效果,是科技创新赋予戏曲电影的全新体验。
蒲剧《中条山上党旗红》
讲好革命者和群众的故事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一团演出的原创剧目《中条山上党旗红》,讲述了一个山里女人与党旗的故事。王焕娥,真有其人,实有其事,她参加革命,成为一名战士、一名共产党员,都与党旗密切相关。该剧的创作从生活出发,从平凡人身上,体现平凡中的不平凡,讲好革命者和群众的故事。戏曲的构思和形式表达是该剧最显著的艺术特点,讲究合情入理,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加工。《中条山上党旗红》是实实在在的戏曲作品,戏曲构思、表演、舞台追求,发挥了蒲剧的优长之势……从生活中来,充满泥土的芳香,却蕴含着激情与炽热的诗剧品格,满足了蒲剧观众的审美需求。
【舞剧】
舞蹈领域里,文艺工作者们以灵动的旋律、优美的舞姿,展现着山西人民的热情与活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舞剧《家书》
“见人、见信、见情怀”
由太原舞蹈团创排的舞剧《家书》,以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以高君宇、左权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的真实家书遗稿为精神主题和故事原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壮阔历史。全剧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两个世界》以高君宇、石评梅的坚贞革命爱情故事贯穿;下篇《血色太行》以左权将军与母、与妻的家书贯穿。“见人、见信、见情怀”,一封封褪色的家书叠加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征途,肢体语言舞动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巍峨的集体群像和家国情怀。
舞剧《打金枝》
引发“破圈效应”,受到年轻人追捧
《打金枝》被称为晋剧王冠上的明珠,它将宫廷矛盾生活化,以大见小地体现了平民生活的戏剧性。君臣和、家庭和、夫妻和,以和为贵的主旨以及“满床笏”的美好寓意,让这部剧在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深受百姓的喜爱。由吕梁市文化艺术中心创排的舞剧《打金枝》从首演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不仅剧场热闹,还引发了“破圈效应”,在互联网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引发广泛的关注。舞剧《打金枝》把一个传统剧目在创新性转化方面做成了标本,是讲好山西故事、弘扬山西文化的艺术典范。
群舞《鸟尊》
以“晋侯鸟尊”演绎民族融合
在山西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的舞台上,由山西工商学院非专业舞蹈艺术团呈现了师生原创作品——群舞《鸟尊》,随着一声清脆悦耳的凤鸣声,活化的“鸟尊”形象,将人们的思绪穿越3000年时空,渐渐拉回到西周时期的晋国初年……群舞《鸟尊》以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厅的镇馆之宝“晋侯鸟尊”为原型,以晋国早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和生存理想为创作背景,深入挖掘“鸟尊”本体内涵意蕴,用生动形象的舞蹈艺术语言,展示了三晋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演绎的民族融合、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
【民族歌剧音乐】
作为我国音乐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山西民歌品种繁多,100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音乐,素有“民歌海洋”的美誉。在与新时代文化艺术的共鸣中,山西经典民歌音乐的优势更加显著——数量多、种类多、别有特色,呈现出突破传统的艺术品位和研究价值。
民族歌剧《小老杨》
诠释“右玉绿色”久久为功的精神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在上了些年岁的右玉人记忆里,狂风肆虐、黄沙漫卷,是常事。然而故土难离,沙海求生。70多年来,一任接一任的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铸就了“右玉精神”丰碑。民族歌剧《小老杨》正是以右玉绿色接力的故事为依托,生动诠释了迎难而上、久久为功的精神伟力。该剧通过歌剧这一综合美学的形式,将音乐、剧诗、剧本、舞蹈、舞美巧妙地整合,探索出一条民族歌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美学路径。
民族歌剧《桃花红杏花白》
突破传统敢于创新
民族歌剧《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全力打造的一部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该剧主旨鲜明,以赛民歌为切入点,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青年男女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精神永驻,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部歌剧的演唱形式涵盖男女独唱、对唱、二重唱、合唱等样式,曲式多样,旋律多彩。可以说,在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三晋大地的地域风情和极富特色的经典民歌。该剧力求突破传统的山西民歌表现方式和手段。特别在唱腔、配器、服饰、舞美、灯光、置景诸多方面充分运用多种艺术,如交响、戏曲、Rap等呈现形式和数字化高科技。
临县大唢呐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县大唢呐先后入选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临县大唢呐往往整体气势磅礴、高亢而嘹亮,使得其音乐的穿透力较强。旋律则显得明快流畅、爽辣自然,泥土气息浓重。目前,临县大唢呐有传统曲目100多首,经典曲牌有《本调花道则》《水龙吟》《爬山虎》等,这些曲牌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古朴而独特的音乐魅力,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异彩纷呈、内涵丰富的曲牌,不仅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更是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领略民间音乐风采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资料,临县大唢呐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纪录片】
具有特色的纪录片,是对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真实写照。山西纪录片创作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本真的艺术魅力,用真实而厚重的精神力量去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
《吕梁山上》
用影像故事讲述红色诗篇的壮美
五集文献纪录片《吕梁山上》,以红军东征、抗战时期创建根据地等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东征序曲》《保卫黄河》《民心众志》《矢志不渝》《厚土燃情》五大主题将典型人物、重大事件进行串联,反映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现了可歌可泣的吕梁革命英雄事迹。该剧以声、光、音乐等综合艺术进行剪辑、建构,将具有艺术表现力的人文历史、风物景象、风俗习惯等,运用影像故事进行疏密相间的客观再现,在贴近生活的同时解读历史,并与观众产生共鸣,令观众观看纪录片的同时,能够感受时代的脉动,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
《银圆山庄》
展现传统村落时代新貌
《银圆山庄》以山西省阳泉市官沟村银圆山庄的保护性修复为主线,以二十四节气的关键节点为故事推进时间线,讲述了古建民居银圆山庄的前世今生和人文历史,蕴含着古建筑的匠人智慧和百姓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坚守。历时三年,时长100分钟共四集,于2024年4月在央视播出。《银圆山庄》采用影像多元记录的叙事方式,将镜头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可视性、审美性、独创性融合,让这一古老山庄的形象鲜活了起来,展现了中国传统村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独具魅力、与众不同的生机,揭示了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的深远意义。因此,大幅提升了晋东古老的银圆山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体现了纪录片对助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话剧】
山西话剧题材的作品频频亮相,不仅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故事与当代风貌,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与赞誉。这些作品,如同一扇扇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了山西这片文化瑰宝之地。
话剧《万水朝东》
展现肝胆相照的革命历程
《万水朝东》以片段化呈现的方式,展现了统一战线形成发展的宏大历程,展现了黄炎培、沈钧儒、张澜、李济深等一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经历血与火的斗争和生与死的考验后,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具有极端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过程。该剧因其开放的演出形制、结构恢宏的舞台气势、领袖群体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特别是对众多民主人士的集中展现,使这部话剧一亮相,即以独特的题材优势和宏大的格局和场面,赢得了专家的关注和观众的热捧。
话剧《晋绥儿女》
回望红色印记彰显爱国情怀
由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演艺集团、山西省话剧院创排的原创话剧《晋绥儿女》,以晋绥子弟兵徐全有、李家宝参军作战为主的战争线,以及围绕王玉梅、徐全有、李家宝三人的感情归属,王李两家恩怨不断又惺惺相惜的情感线,相互融合,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展示出晋绥儿女视死如归的坚定爱国情怀。该剧通过巧妙的故事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出色的舞美效果,将晋绥儿女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壮志与大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呈现了一出感人至深的舞台佳作。
话剧《汇通天下》
追寻青春梦想诠释晋商精神
由山西工商学院、山西省美育学会联合推出的话剧《汇通天下》,以中国票号鼻祖为原型,展现了山西商人诚实守信、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通过家国情怀的视角,将晋商精神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剧演员、服装、化妆、道具、音乐、舞美、灯光等均由山西工商学院师生完成,演职人员近百人,演员平均年龄20岁。我省青年文艺评论者从各角度、各层面点评话剧《汇通天下》,挖掘剧中亮点,表达观赏感悟,重温晋商精神的核心内涵,展现年轻一代对传承创新发展晋商精神的独到理解。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