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纱阁戏人》杨婕 著
内容简介:
《平遥纱阁戏人》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纱阁戏人是流行于山西平遥的一种纸扎艺术,集彩绘、剪纸、雕刻、戏曲等多种艺术综合于一体。它将泥塑纸扎后的戏剧人物放置在木阁制作的戏台内,内部还装有屏风、隔断、砌末,与三到四个戏剧人物组成一出出精彩的戏剧场面,犹如浓缩版的戏剧舞台,供人欣赏。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既是地方戏曲与商业经济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地方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的表达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2011年,纱阁戏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遥纱阁戏人不仅是地方戏曲与商业经济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地方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的表达者,作者在书中观点清晰、脉络明确地讲述了纱阁戏人的来龙去脉及其传承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关海山)
荐书人品读
在晋中平原的晨雾中,三十六个彩绘木阁承载的不仅是戏曲故事的凝固瞬间,更是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基因图谱。《平遥纱阁戏人》这部深具学术分量的著作,在方寸戏台间展开了对中国民间艺术现代性转化的深度思辨。
作者杨婕教授以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沉浸式视角,带我们走进纱阁戏人的光影世界,那些以秸秆为骨、以丝帛为肤的戏曲人偶,在研究者笔下成为破解明清社会文化密码的钥匙。这本书通过翔实的工艺志记录,首次系统梳理了“扎骨法”“悬丝术”等濒临失传的纸扎绝技;更令人惊叹的是,匠人通过织物褶皱的力学计算实现动态平衡的智慧,竟暗合当代材料科学的弹性力学原理,这种跨越时空的技术对话,揭示了民间艺术中蕴藏的科学理性基因。在对二十八出完整剧目的图像学解构中,作者开创性地提出了“三维戏文”概念。不同于传统戏曲的线性叙事,纱阁戏人通过空间并置实现了《白蛇传》《忠义图》等经典剧目的蒙太奇表达。这种立体叙事学不仅颠覆了学界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框架,更暗示着中国叙事传统中潜藏的空间思维范式。当西方戏剧理论家还在争论“第四堵墙”时,平遥匠人早已在木阁中构建出多维叙事空间。
面对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本书展现出难得的学术勇气,针对“博物馆式保护”的异化危机,作者提出“活性传承”理论,主张将传统工艺分解为可移植的文化模块。书中记录的“戏人元素当代家居化”实验项目,让古老技艺以文创产品的形态重获新生,这种创造性转化的方法论,为全球非遗保护提供了东方解决方案。
杨婕教授的学术实践本身构成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当她把3D扫描技术引入纱阁纹样数据库建设时、当她在巴黎双年展策划“虚实戏台”新媒体展时,这些跨界尝试都在印证着本书的核心论点: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固守形态,而在于激活其内在的创造性基因。那些在木阁中沉睡了百年的戏装人偶,正在数字技术的唤醒下,向世界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这部著作最终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非遗研究,成为解码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关键文本。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记忆复制,而是基因重组式的创新。正如平遥匠人用竹篾编织戏台,今天的文化守正者更需要以智慧编织传统与现代的经纬,让千年戏影在当代文明的苍穹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系北岳文艺出版社集木工作室编辑)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