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寰宇,女人缠脚,似乎是个“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国粹”。溯其源,多半出于男人的变态心理——看小脚女人走起路来,如风摆柳,似浪趋荷,婷婷袅袅,婀娜多姿。这,自然是有钱人家的事,和下田劳作、苦力谋生的底层妇女不相干。但,在男权社会里,逐渐形成为社会风气,受害者便是广大妇女了。辛亥革命结束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解放妇女,首先解放的,便是脚——让妇女痛苦万分的“缠足”“小脚”。
不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么。古老戏曲的许多表演手段、规范程式,自然也从生活中提炼而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前辈艺人精心创造的表现小脚女人的独特功夫——踩跷,或曰跷功。
这跷功,实实在在是个畸形的“混血儿”:既包含着歧视妇女、玩弄妇女的封建士大夫情趣;又凝聚着戏曲艺人对表演手段的创造,加上表演者艰辛锻炼的苦功。是为精华与糟粕杂糅,外在艺术美和内涵观念丑的混搭。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改人、改戏、改制的大气候下,在剔除毒素(借用张庚老先生的话)、摒弃封建糟粕、走健康之路的要求下,前辈艺人几乎是自觉主张地抛弃了踩跷,不愿再在舞台上糟蹋一千多年来饱受摧残的中国女性。这无疑是革命的壮举。
时过30多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来之际,人们回顾戏剧事业走过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历程,不免重新审视继承扬弃中的种种。做对了的坚持,搞错了的纠正;该扔的坚决扔,有用的捡回来。跷功的应用便被提上了日程。
然而,步履也难免有些参差。
我一向认为,就跷功而言,有运用得好的,甚至非常好的。试举三例。其一,成都市川剧院的《刘氏四娘》,谭愫编剧、谢平安执导、刘芸主演。跷功用在何处?用在刘氏四娘“回煞”!按老年间说法,人死亡后,过了头七,阎王爷大发善心,要放死者回家探视,这颇富人道关怀之举,谓之“回煞”。既然是鬼魂上场,刘芸便巧妙地运用了跷功。刘芸是川剧名师阳友鹤的亲授高徒,阳老师的跷功,在川剧界堪称一绝,戏迷们有口皆碑。原来担心这一绝技“封箱”失传,不成想刘芸承继了下来,还用得特别好。只见她飘飘忽忽,似幻似真,一步三摇,如影随形,台步圆场,绝似幽灵。巧的是,她还足登高凳,甚至踏上椅背,单足直立,前俯后仰,左探右窥……于极为高难的动作中,展示人物(实为鬼魂)此时此刻的心境。形象生动,光彩照人,技巧娴熟,跷功高超。刘芸当年斩获“二度梅”,也是首批“二度梅”,据知情人说,就多半得益于这跷功的绝佳展示,跷功立了大功!顺便说几句,我曾经看过任跟心的蒲剧《挂画》,她据此斩获“一度梅”,也是足蹬椅背,于欣喜的期盼中,做出种种高难动作。但,穿的是平底鞋。以踩跷出之,自然更显其难。
第二例也是川剧,为四川省川剧院推出的《都督夫人董竹君》。徐棻编剧,熊源伟执导,李莎主演。按剧情规定,奇女子董竹君是个狂放不羁、不受陈规约束的新女性,她自然从未缠足。问题在于回到丈夫家乡,难免横遭妯娌们的嘲笑,这些“小脚女人”通通在她面前显摆,跷功便派上了用场。有意思的是,这些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嘲讽者,那扭扭捏捏的丑态,恰恰成为嘲讽的对象!艺术,就是如此捉弄人。
第三例是晋剧。山西省晋剧院推出的晋剧版《红高粱》。龚孝雄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石玉琨执导,师学丽主演。在电影、电视剧、舞剧、评剧等改编本都取得不俗成绩的情况下,晋剧版《红高粱》却以它新的视角、新的艺术展现,特别是女主角九儿扮演者师学丽贯穿全剧的跷功应工,在“红高粱”的艺术丛林中,站稳了脚跟,获得了好评。小说作者早就告诉人们:“我奶奶九儿,从小就缠足,是个小脚。”以踩跷出之,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且,这里的“小脚”,和婷婷袅袅、弱不禁风全不相干,它反衬的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一个历经风狂雨暴的强者。反差、对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法。
然而,展示艺术技巧、弘扬功夫是一回事;照录个中固有的糟粕,释放轻视妇女、玩弄女性的信息,又是一回事。两者有质的差别,也显示鉴赏趣味的高下和正误。
我看过一出写小脚(旧时代无聊文人们尊称为“金莲”)的戏。编剧、导演都是大家、名家,写过、导过不少佳作、好戏,拿遍了各种大奖、金奖,也是我的好友、挚友。然而,这出称颂“金莲”的戏,却委实不敢恭维。
舞台上,正面展开了所谓的“赛莲会”,比“三寸金莲”,赛女人“小脚”。一群卑琐的老男人充当“评委”。个个弯腰搭背,俯身向着“金莲”;太太、姨太太们则整齐排列,露出自己的小脚,获胜者即可获得家政管理权。女人们沾沾自喜地亮脚,男人们苍蝇逐臭般地品评。那场面,怎一个肮脏卑劣了得!我真不懂编导者们为何口味如此低下,竟然津津乐道于这番卑琐和庸俗!“赛莲会”是否实有?获胜者是否获得家政管理权?我在旧中国生活了15年,在家乡也曾见识过千奇百怪的种种,但从未听说此举!也不大相信大富人家会把家政大权交给一个仅仅“小脚美”的女人!须知,管家政也是一门本领,当家男人绝不会“以脚取人”而不顾实际管家能力!
姑且信其有吧。但,学问研究,民俗考察,绝不同于舞台上的形象展示!编、导、演皆“大家”,能不懂这个浅显的道理?实话说,我很佩服主演踩跷的功夫,她也是“半路出家”,相当有名之后拿到这个戏码,她是迎难而上、顶风而上,靠硬拼硬练、狠下这番功夫担纲这个角色的。如今,一有机会,她还会亮一手这个“绝活”。作为技巧展示,我赞同并赞佩;但此前的接戏入戏,却实在想提请表演艺术家,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把步子走得更坚实、更稳重、更健康、更可靠!据说,有论者称,全剧写到辛亥革命,妇女放脚,问题解决了。我说,后边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交代,抹不了前边的形象展示以及颂“小脚”、赏“金莲”的低级趣味。
写到这里,还想起一出单纯展示“小脚”的大戏。一位声名赫赫的大编导,硬让舞台台口排上好几排高高低低的座椅,一大批女人斜躺着,亮出一排又一排“小脚”,真是个“震撼登场”“亮瞎双眼”!
据说,这是为了写“解放”,写女人小脚的“解放”。我自己完全没体会到这番高妙的苦心,我的现场感受是:满台小脚,一派庸俗!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