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精神遗产滋养着我们 ——纪念周巍峙、王昆同志逝世5周年
 他们的精神遗产滋养着我们 ——纪念周巍峙、王昆同志逝世5周年
2019-04-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罗群

4月1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建功立业新时代”——传承弘扬东方艺术精神暨纪念周巍峙、王昆同志逝世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办。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4月1日是原东方歌舞团团长、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王昆入党的日子。

音乐家、文艺理论家周巍峙与王昆相识于革命年代,两人携手在文化战线走过数十年,于2014年相继辞世。斯人已去,德艺长存,他们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艺术成就,还有精神财富。

艺坛伉俪成就卓著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广为传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便是周巍峙作曲,感动了无数听众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也出自周巍峙之手。作为文化战线的老艺术家,周巍峙参与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已经成为经典。

除了艺术创作,周巍峙在文艺史料搜集整理、学术研究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组织编纂的10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经过全国10余万名文艺工作者20余年的努力,成书约4.5亿字。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田青看来,这套志书堪称文化领域永恒的成就。原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松说:“周老组织编纂志书时正是经济大潮席卷社会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周老的文化自觉与担当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与耕耘于幕后的周巍峙相比,王昆的名字更为大众所熟悉,除了演唱《南泥湾》《农友歌》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王昆还是民族歌剧《白毛女》主角喜儿的首演者,并为中国歌剧舞台培养了许多位“喜儿”。

大胆走自己的路

王昆天生一副好嗓子,不仅演出、演唱了诸多歌剧、歌曲作品,而且是中国民歌新唱法的创立者之一。

上世纪50年代,王昆已是红遍全国的歌唱家,但有些专家认为王昆的唱法是“土嗓子”、不科学,王昆也担心自己的嗓音不能持久,于是请求参加“苏联专家班”进修声乐,训练“洋嗓子”。周恩来总理闻讯提醒王昆,进修之后“不要让我们再也认不出你哟”。

进入苏联专家班,王昆开始接受系统的训练,专家对王昆非常满意,但她总感到这种“洋唱法”不适合自己。两年之后,王昆已经能唱高难度的咏叹调,可唱中国民歌却使不上劲儿、吐字不清。这不仅让她自己苦恼纠结,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批评,总理叮嘱王昆:“你要走自己的路嘛。”

王昆于是下定决心,经由“否定之否定”,找回了自己。田青认为,作为声乐教育家,王昆最大的贡献就是推翻了所谓“科学唱法”,即认为“屋子只有一扇门,所有人都要由一扇门出去”的理念。“她不仅找回了自己独特的嗓音,更在强势的西方文明面前,维护了中国民族民间的歌唱权。”田青说。王昆在教学上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展现和发挥自我,培养出了远征、郑绪岚、成方圆、朱明瑛、李玲玉、郭蓉等众多优秀演员,程琳、田震等歌手也问艺于王昆,这些歌手个个特色鲜明,没有一位“复制”王昆。

精神遗产引领当下

周巍峙曾在文章中写道,由于各自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他与王昆的家庭生活始终聚少离多,夫妻之间的缘分在于对音乐共同的爱好以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对中国传统道德品质的坚守。

周巍峙、王昆的长子周七月回忆,有一年他陪父亲到某地参加一个文化节的开幕活动,不巧天降大雨,主席台的顶棚被狂风吹落,大雨迅速将人淋透。当地领导纷纷离席,主席台上只剩下周巍峙及其秘书,还有周七月陪伴在父亲身旁。秘书起初还打着伞,很快发现根本没用,于是索性坐在雨中看完全部游行队伍表演。“那一年,我父亲已经90岁了,他对文艺事业是发自内心热爱。”周七月说。

正如田青所言,周巍峙、王昆夫妇一生为文艺事业奋斗,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座谈会上,不止一位嘉宾回忆起一桩往事。上世纪80年代,流行歌手还没有被社会广泛地接受和认可。1986年,“百名歌星演唱会”在北京举办,王昆拍板决定,让大批流行歌手参加。这场演唱会让歌手郭峰及其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红遍大江南北,而让摇滚歌手崔健登台则令王昆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据原东方歌舞团副团长谭镕回忆,面对压力,王昆毫不惧怕,王昆说:“崔健的歌词我一句句审过,他不过就是歌唱了一下爱情,我没有什么好怕的。”“王昆团长思想新潮,很早就在团里成立了电声乐队,用电声伴奏演唱民歌、戏曲,还支持歌手演唱香港歌曲,鼓励歌手创新、尝试多种风格,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谭镕评价。

近年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举办了《山情海韵》《巍巍昆仑》等音乐会,纪念周巍峙、王昆夫妇。近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直播平台签约、合作,点赞之声众多,但反对的声音也时有出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宋官林在犹豫要不要迈出这一步时想到了王昆。“‘东方人’要守正创新,老团长的精神与情怀鼓舞着我,只有打破常规,才能有所作为。”宋官林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于3月举办的一场晚会,就通过多家平台进行了直播,观看人次一举突破370万,这是仅依靠剧场演出所难以企及的数字。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