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再去去文艺圈的浮躁

十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在全国上下引发强烈反响。它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一样是历史性的,既是锚航定向,也是激浊扬清,引领新时代文艺事...[详细]

别让剧场的边界限制戏剧发展

越剧《新龙门客栈》演出现场。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将自然景观与表演内容相结合。资料图片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媒介演变,丰富多样的演艺新形态在不断出现:沉浸式剧场、旅游剧...

戏剧属于剧场 边界不容模糊

舞台剧《重庆1949》,舞台和观众席由5个可360度旋转的圆环组成,观众区和舞台完全融合。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观众佩戴着白色面具跟随演员在五层楼的空间内自由移动,成为剧中故事...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戏曲“破圈”是为了“守圈”

戏曲的破圈并非只是为了一路披荆斩棘、开疆拓土,也是为了更好地守圈,更好地传承弘扬戏曲艺术。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戏曲前进的脚步,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恪守正...

经典复排的“求忆”与“求异”

求忆与求异是当代戏曲实践与发展的一体两面,不可相互替代,更不能相互分离。求忆通过对文化经典的不断温习获得今人对古意的体认和互通,并借此为实践树立标尺,为拓新拟定方向;求...

让稀有剧种传承“走出深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稀有剧种发展在各方关注支持的基础上,亦须主动走出深闺,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活化演出形态,让更多观众见识其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了解场上的关联环节和...

以文艺充实农民的“精神粮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丰厚,自古以来文艺作品中不乏对收获的表达,如《诗经》中就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戏曲现代戏应向写意表达回归

对戏曲现代戏来说,要表现的要素都是现代的、写实的,但其本体又须是写意的、戏曲的。 戏曲现代戏在舞台表达形式上,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模拟现实,而要能够赋予作品传统的文化意蕴,回...

秧歌舞大赛 展现非遗独特魅力

9月20日晚,以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为主题的2024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秧歌舞大赛在高平市举行,全省18支代表队、8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是山西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

为世界舞台贡献中国审美风范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重要论断。中国精神涵养于我国独特的文化血脉和精神纽带,是中国戏剧...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文艺新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迈向高质...

  • 首页
  • 上一页
  • 11
  • 12
  • 13
  • 14
  • 15
  • 下一页
  • 末页
  • 492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