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再去去文艺圈的浮躁

十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在全国上下引发强烈反响。它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一样是历史性的,既是锚航定向,也是激浊扬清,引领新时代文艺事...[详细]

用戏剧讲好文明的故事

今天,我们以戏剧的方式,共话有关世界和平与理解的时代话题,意义深远且重大。我以为,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带着一种戏剧性的运动,充满了人与人、人与族群、人与自然环境及自身的冲突...

从“唱戏时代”到“演播时代” ——专访著名剧作家罗怀臻

剧作家罗怀臻持续保持着对戏剧发展的文化生态、思潮走向和前沿实践的广泛观察和深入思考。从早期的都市化理念到后来提出再民间化、再乡土化,他一直强调都市化是路径,再乡土化是手...

戏曲的跨文化演绎:“中国版”还是“中国化”?

小剧场京剧《吝啬鬼》 小剧场京剧《吝啬鬼》、豫剧《复活》、沪剧《临湖明月》近几年,戏曲舞台上一批改编自外国名著、名剧的新作持续涌现。在跨文化演绎中,如何看待不同理念和演剧...

戏曲流量如何变“留量”

新媒体时代,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上的表现让人惊艳,流量爆款常有出现,如越剧《新龙门客...

清明“节令戏”略说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民俗最典型的就是祭祖和扫墓,另外就是踏青和春游。清明题材反映到戏曲舞台上的节令戏,也是以这两方面内容为主...

文艺“评论”与“研究”不能混为一谈

黄 卓 绘 文艺评论、文艺研究是文艺百花园中两朵不同的花儿,二者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为文艺大家庭的满园春色发挥出各自的独特作用。 然而,近年来笔者发现在各级、各类文艺评奖、学...

走进剧场,请放下手机

观众须知不是摆设,文明观演从小事做起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进剧场看演出,每到精彩之处,身边总有人举起手机拍照、录像,有的发出咔咔响声,有的闪光灯闪个不停,本来跟着剧...

深入把握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

牵手新媒介,传统戏曲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戏曲行头新华社发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拍摄戏曲表演的短视频。光明图片/ICPHOTO 沉浸式昆曲《金陵寻梦夜瞻园》。光明图片/ICPHOTO 从舞台上的戏曲电视频道中的戏曲到直播间里的戏曲短视频中...

戏曲艺术爆红高校课堂 彰显“戏曲进校园”10年滴灌之功

近日,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程的火爆场景从自媒体火到了主流媒体,梅花奖获得者现身大学课堂,舞水袖、教舞剑、耍花枪,还带着几位幸运听众学生现场体验身段,把戏曲课教成了爆款...

打开戏曲演艺新空间

黄卓。绘 任何艺术都是应时代而生的存在。戏曲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而呈现出崭新的艺术表达。于是我们看到浸润在血液里的文化会呈现很多新的面貌,比如当下的小剧场戏曲...

希望更多中国戏剧人也来读一读狄德罗 ——读《狄德罗戏剧

英剧《伦敦生活》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第四堵墙的打破而著称。在剧中,女主角经常直接对镜头(即观众)发表评论,这种手法打破了传统戏剧和电视剧中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隐形界限,创...

  • 首页
  • 上一页
  • 27
  • 28
  • 29
  • 30
  • 31
  • 下一页
  • 末页
  • 489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