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现代科技促进戏剧艺术创新发展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杜甫》演出现场,扮演杜甫的演员正慢慢步入山水画卷。资料图片 近年来,现代科技手段在戏剧舞台上广泛应用,促使戏剧的审美观念、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等都...

“昆曲艺术+高校学生” 传统戏剧焕发青春

8月6日,由东南大学组织实施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正式开班。来自中国戏曲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澳门理工大学...

《猫神在故宫》是文艺也是哲学

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是一部臻于完美的剧作。灵与萌是其带给观众的第一感官印象。虽是小成本制作,但好看、好听、好玩,有内涵。与其说受众是孩子和家长,不如说这是一部拍给所有对...

应重视“为剧种写戏”

破解创作中的泛剧种化问题,需要明确为谁而作这个主旨,需要各个环节通力合作。 京剧《霸王别姬》 在戏曲舞台上,不同剧种在历代发展中都形成了一批代表性剧目,如京剧《霸王别姬》、...

微短剧助力戏曲跨媒介传播

在戏曲微短剧领域,无论是传统戏曲文本的改编还是新创作的微短剧,都要有剧和影的意识,而不是只利用新系统装载戏曲传统内容。 配图 微短剧《我是名角儿》 戏曲微短剧几个字横跨内容...

戏曲历史剧助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京剧《曹操与杨修》剧照 京剧《贞观盛世》剧照 京剧《纳土归宋》剧照 历史剧在表现、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在中国戏剧史上,戏曲历史剧的创作产生过许多...

戏剧的独特魅力无法被AI取代

人工智能(AI)横空出世,让戏剧演出中的角色可以完全由AI虚拟而成、立于舞台之上,AI甚至可以独立完成剧本写作。然而,在探讨AI技术发展对戏剧领域的影响时,我愈发觉得,AI带给戏剧的...

“你点我演”:把惠民演出的“遥控器”交到群众手中

前不久,一场以歌唱为主的惠民演出遇冷,演出尚未进行到一半,已有很多观众离开,留下成排的空座椅。这跟老一代文艺工作者下乡演出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过去,不管是寒冬腊月,还...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立足强国建设...

戏曲现代戏创排是检验继承与创新能力的“试金石”

关于戏曲现代戏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当代戏曲人讨论与热议的话题。戏曲艺术从观念到形态的现代化理念融入,是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从今天的现实情况来看,传统剧目的演出,许多时候...

文艺评论全门类通识性读本《文艺评论概要》出版

由中国评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首部文艺评论全门类通识性读本《文艺评论概要》出版座谈会近日在京举行。 据介绍,中国文联于2021年制定印发了《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

浅谈国有文艺院团预算管理

国有文艺院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树立崇高艺术理想、塑造国家艺术形象,以优秀文艺作品引导风尚,在我国文艺战线发挥了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近年来,国有文艺...

  • 首页
  • 上一页
  • 30
  • 31
  • 32
  • 33
  • 34
  • 下一页
  • 末页
  • 506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