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听我劝,为了你,为了我,为了冠状病毒不蔓延,千万不要去外面……”历经3天谱曲、修改和后期制作,一首由洪洞县文化馆特聘教师、洪洞一中青年音乐教师李宏亮创作,旨在声援全民战“疫”的原创道情戏《在家就是作贡献》日前上线。
这部作品是由严晓宏作词,李宏亮第一眼看到时就被其中通俗易懂的词句所吸引,“这就是我们要呼吁的实实在在贴近生活的作品!”在充沛创作动能支持下,李宏亮开始了曲调旋律的构思,当他看到“早上听听戏、黄昏拨拨弦,一家欢乐,重任在肩,在家就是为国家作贡献”的歌词时,竟不由自主地哼唱了起来。“就用道情戏的形式来演绎!”
“比如第一句,‘朋友们,听我劝’需要一种号召,适合呼喊的曲调,于是我就用了道情官调来起板。”李宏亮介绍,洪洞道情是曲牌体的音乐唱腔,分平调、高调、宫调三大类,俗称“三大调”。其中,平调唱情,旋律较为平稳流畅;高调唱悲,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官调唱喜(也称宫调),在旋律进行和调式调性上与平调和高调形成对比,节奏活跃。在主基调确定以后,他几乎一气呵成完成了后面歌词的谱曲工作,并在父亲李明安的指导下,给整个道情戏增添了别样韵味。词、曲制作完毕,李宏亮又趁热打铁,将之与电子琴伴奏融会贯通,回味无穷的曲风通过电视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传播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会想到以“道情”的方式去演绎这部作品?
“道情九弯十八调,几个调调一大套。套套里头有弯弯,弯弯里头有调调。在群众中曾流传着‘宁愿不吃一桌席,不能误了道情戏’。”李宏亮介绍,洪洞道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明代,是流行于洪洞以及晋南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原为说唱艺术,后汲取当地民歌小调、地方戏曲(蒲剧、眉户、碗碗腔的部分腔调)并广泛融合,逐步发展成道情这一剧种,它腔调旋律悠扬缠绵、潇洒幽深。而李宏亮第一次接触道情戏要追溯到1991年,“当时的中专院校都还分配,我便报考了临汾市艺术学校,因为是洪洞人,所以当看到有‘洪洞道情’这一专业后,就果断报了名。”
虽说李宏亮起初是奔着学道情戏能“包分配”的想法去的,但真正学起来,尤其是对这一剧种的了解不断加深,他的想法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回忆起为期3年的学习经历,李宏亮说:“学校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是希望这种戏曲艺术不失传,我也想尽我的能力为道情戏传承作点贡献。”于是,毕业后的20余年间,李宏亮坚持以各种方式为传承道情戏做着努力。令他感到欣慰的是,9岁的儿子在他和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喜欢上了道情戏;2018年,他受洪洞县文化馆馆长李鹏邀请,义务参与了洪洞道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工作)传统折子戏、曲牌、部分剧本资料的整理工作。
除此之外,近段时间以来李宏亮还对《逆行者》《众志成城战“疫”必胜》等作品中的歌词进行了谱曲。他动情地说:“文艺作品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给人鼓舞和慰藉。希望我们的音乐作品能够为抗击疫情作出一些贡献,更希望战斗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早日战胜病毒,回到亲人身边。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