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是戏剧大师曹禺诞辰110周年。我们熟知的曹禺,写出了《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等经典大作,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 。这些作品常年被搬上戏剧舞台,都是鸿篇巨制。然而,我们不熟知的是,这位戏剧大人物,对小剧场戏剧却情有独钟。
小剧场戏剧运动是上世纪中叶在西方兴起并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还没有这个概念。我国小剧场戏剧是从北京人艺发源的,这些戏剧形式大胆,在排练厅演出,只有简陋的布景和200多位观众,在戏剧界引发出很多褒贬不一的评论。当时北京人艺已经建院30周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传统,不少人看完戏很难接受,不理解北京人艺为何排演这样的小戏。其实,这背后源自于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长期对发展小剧场戏剧的支持。
纵观曹禺的戏剧人生,他年轻时就表现出对小剧场戏剧的积极态度。早在1934年,曹禺参加清华大学赴日考察旅行团,在东京筑地小剧场观看了北欧剧目《好望号》(即《天佑丸》 ) 。当时,曹禺听不懂日语,却被演员真实、诚挚、干净的表演吸引。曹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戏剧教学工作,结识了很多文艺界的同行和热爱戏剧的学生。据张骏祥回忆:“曹禺在江安剧专任教时期,学生、老师都想办一座像莫斯科小剧院那样的剧院。 ”
1980年1月,曹禺率中国戏剧家代表团赴英、法访问,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看戏时,发现大剧场旁边有个仓库改的小剧场,观众只有100多人,很多大演员在那里演戏。他们去看了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 ,演员们演得强悍、真实、热情、纯朴,打动了每位观众的心。3月,曹禺应邀赴美国讲学。在美期间,他看到了小剧场戏剧的红火局面,深受启发。特别是他到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小剧场观看了《北京人》 ,对演出给予很大的鼓励。10月,“戏曲、歌剧现代题材作品讨论会”在杭州举行。曹禺在讲话中提到“小剧场好处多” 。他说:“做实验、培养青年演员,我主张搞小剧场。所谓‘小剧场’者,就是不大的剧场,能坐30人左右的就行。它的好处是:它许可你做各种实验,票价又不贵。布景简单,不要多少东西。灯光也不复杂,亮了就成。大演员、好演员也要参加小剧场的演出,不然的话就号召不了人来。小剧场还有一个好处,差不多没有多少机会上台的青年演员大可以上台了。这是个好办法。不要老觉得大剧场辉煌得很,非得那么大才过瘾。 ”该讲话以《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为题发表在1981年第4期《剧本》上。
1982年9月曹禺在安徽授课时,又和当地文化工作者提起小剧场的好处。“话剧、戏曲也好,现代戏也罢,拿到小剧场做实验,让观众看。看完以后,请他们提意见。这种形式不好么?我觉得各个地方剧团都可以搞小剧场艺术。 ”而对于“小剧场演出会不会没人看”的疑惑,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小剧场不怕没人看,戏是最重要的” 。
20世纪80年代由于电视、电影的普及,戏剧观众大幅度减少,戏剧创作也缺少活力,我国戏剧面临着危机。作为北京人艺的院长,曹禺重视人才培养、鼓励剧本创作,我国的小剧场戏剧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曹禺支持北京人艺探索新的演出形式,也表现了他对艺术的包容与鼓励创新的态度。
在曹禺的推动之下,小剧场戏剧又从北京人艺跨越到南方,在全国迅速生长。1983年,上海导演胡伟民执导了小剧场话剧《母亲的歌》 ; 1984年,王晓鹰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挂在墙上的老B 》 ,这部戏因为没有固定的演出空间,在食堂、体育馆、会议室都能演,在当时颇有影响力。1989年4月,中国剧协和南京市文化局联合举办了首届“南京小剧场戏剧节” ,“小剧场”这一概念正式成立。曹禺是戏剧节的积极支持者,他在病中无法到现场,为戏剧节题词“小剧场是创造高度戏剧文明的园地” 。1993年11月“93小剧场戏剧展演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曹禺任名誉主任,带病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言,“在探索种种戏剧形式的同时,对于戏剧艺术实践的商业性演出的尝试也是应该允许的,总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 ”“不要认为是小剧场戏剧就可以糊弄观众,在艺术上就可以打马虎眼,一定要创作出高水平的小剧场戏剧,才能把观众吸引过来。 ”这充分体现了曹禺对小剧场戏剧的深刻理解。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小剧场戏剧已经发展了近40年。曹禺关于小剧场戏剧的主张对于全国的小剧场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小剧场的数量、剧目的数量和观众的数量比38年前大幅度增加,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戏剧人和作品。以北京人艺为例,创排小剧场剧目近50部,形成了国内原创剧目和国外引进剧目齐头并进的局势。其中《燃烧的梵高》 《老爸,开门》 《解药》 《晚餐》 《枪声》 《画眉》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催眠》 《伊库斯》 《老式喜剧》 《天边外》等剧目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均取得很好的成绩。北京人艺近年来还试行了“小剧场戏剧制作人制度” ,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管理人员。小剧场戏剧制作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除国有院团外,越来越多的民营剧团汇入到戏剧市场,为其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可以说,我国小剧场戏剧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曹禺这位戏剧大师当年对小剧场戏剧的远见卓识和大力支持。
(作者系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馆员、戏剧制作人,本文图片由北京人艺提供)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