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好文章之一字不可易 ——看梅兰芳《游园惊梦》所及
 论好文章之一字不可易 ——看梅兰芳《游园惊梦》所及
2021-06-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敞
电影《游园惊梦》剧照 梅兰芳饰杜丽娘 言慧珠饰春香

看过许多版《游园惊梦》,梅先生第一。有一个小瑕疵是对照汤显祖剧本看出来的,梅先生有两个字念脱了,或者是历来传承下来都习惯省掉,仔细揣摩之下,还是剧本原文好。

《游园惊梦》本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剧本一开头,杜丽娘在某个春天的早晨醒来,二八年华,少女“宿妆残”,心中有些缭乱,才学了《诗经》“关关雎鸠”,更有些缥缈的春情。丫鬟春香过来为她整妆,打扮得很美,杜丽娘自怜“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两人决定去花园游赏,这无疑也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园子本没去过,父母也从未说起,进去她就呆了,因为这似乎是她的“心园”:花团锦簇之外,还有些败落。春天来得那么汹涌,也根本按捺不住。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画着画的长廊、游廊等,金粉半剥落了;美好的池苑、馆舍虽在,可也长满青苔;“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园子里很多草,踩上去要令人担心弄脏了新绣袜;想要靠近欣赏花,野葛丛生,又恐怕要扎疼了自己的脚。以上大概是《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化出来,但已非纯写景,可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两句许多人解释,也历来不一,我看了都不能同意。既然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女子鞋上也系铃铛(梅先生也这样说),那小金铃也可以代指姑娘的小脚。“再延俄,怎湘裙直下一对小凌波?是观音,怎一对小脚儿?”柳梦梅《玩真》也有说杜丽娘裹小脚。前面正是我对它的解释,也是按照文意顺下来的。

我想这四句重点是在表示园子的美好与破败同在,是导致杜丽娘触目伤情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讲得通。杜丽娘随即发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同时又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逻辑上也都自然。

《红楼梦》里,林黛玉葬完花,从梨香院墙下走过,就是听到这句以及“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忽然不胜伤感,惊讶原来戏文里也有好句子,彼时她的心情被这几句勾起,就也和杜丽娘一样,是感叹“花落水流红”,青春转眼就要去得远。它与柳梦梅口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放在一起,都是杜丽娘心中潜台词,因此也是最惊心投契的话。

园子里的自然风景还是绝好的。“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以外,也有许多花开,“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靡外烟丝醉软”,更有许多鸟儿在飞、鸣叫,“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可就在观景最热的此时,一点铺垫也没有,杜丽娘却煞住,对春香说:“去罢。”

丫鬟春香有些不甘心:“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饱餍未足,像小孩子撒娇,想要继续。杜丽娘有心中事,而春香只有眼前景,这是对比的手法来映衬。杜丽娘不耐烦:“提他怎的!”显示心思已懒,去意已决。几句心事性格都显出来,因此写得好。

也正是“去罢”两个字,在梅先生电影版的《游园惊梦》中不见了。

唱“溜的圆”之后梅先生其实演出了杜丽娘的伫立春愁,要归去之因,但没这两个字还是不同。不仅如此,后面增加了剧本所无的春香的话,“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吧!”杜丽娘赞同曰“有理”,杜丽娘留恋不去,而春香劝归,节制的、不纵情纵性的美德,出现在春香这个小孩子身上,读过前几折的人都会知道不对。

汤显祖最不喜欢人改他本子,作家于这一点上,可见没有时代阻隔。

《玉茗堂尺牍》卷六《与宜伶罗章二》里写:“《牡丹亭》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愿做的意趣,大不同了。”这里写的吕家,后来考证出误会,是一个叫沈璟的改的。

杜丽娘为什么突然说到“去罢”?其实它正是文字最妙的地方。

前面正新来乍到,景色春色都无边,此两字一出,如云过雨收,燕子掠空,真突兀,像一幕放给读者的华丽电影突然断电,到此放完,她们决定不再观赏了,结束了……

也是这两个字,把跟随观赏的读者忽然留在当地,让人从美好景色中顿醒,跌入杜丽娘的哀怨中。这两个字虽很轻,杜丽娘无限的春愁,却都在其中。前面所有的铺排,也几乎都是为了这两个字而来的。

汤显祖又是极含蓄的。回想一下,春香此前是在两个地方触动了杜丽娘的愁肠,才令其无心再观景。

一个是春香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一个是春香说:“成对儿莺燕啊”(也不是现在唱的“啊,小姐,那莺燕叫得好听啊”)。汤显祖从未明喻杜丽娘是“赶不及在春天开放的牡丹”,是“孤单独鸣的莺燕”,但通过“去罢”二字,我们可知正是牡丹使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物伤其类”。如书名《牡丹亭》,又岂止是杜、柳二人的韵事发生在“牡丹亭畔”?也因杜丽娘曾自思自己便是牡丹。田汉本京剧《西厢记》崔莺莺唱“锁深闺每日里蛾眉蹙损,鸣不高飞不远枉字莺莺”,都是一个意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黄莺燕子在春天成双捉对,飞翔嬉戏,也加倍让她感到自己孑孑一人,园子不能呆了,所以才有“去罢”二字。

杜丽娘久居深闺,男女《四书》“都成诵了”,她如今长成了,是个春愁满身的“女诗人”(梅兰芳语),若不如此,她也不会慕色而亡,因梦成逝;而春香则是个陪听课也要“领出恭牌”逃去花园、稚气未脱、春情未开的小姑娘。春香不是《西厢记》里的小红娘,杜丽娘的心事她不惟看不出,还只顾了自己玩耍。须知游园正是柳梦梅出场的基础,春梦必然之因,汤显祖有意在闺塾一段即伏脉“关关雎鸠”进来,以诗文引逗,后面又“摇漾春如线”,以春色撩人,到杜丽娘赏春的热极之处,又忽然用冷极的“去罢”猛地收煞,这是只有汤显祖这样的大才妙笔才能为的。

杜丽娘在决定回去之后,紧接着的一句唱,明显就是对“去罢”的注解:“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也可见是她要回,不是春香劝归她才要回。既然同意了春香说的“明日再来耍子吧”,怎会还说“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梅先生的《游园惊梦》,有人习惯说它的行腔归韵不大合乎吴语发音。汤显祖江西人,《牡丹亭》写成,论者也说:“此案头之书,非筵上之曲”,言下其字句不谐音,“此临川(汤显祖)不生吴中之故耳”(袁宏道语),汤显祖却只说过:“彼恶知曲意哉,我意所致,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颇像负气,我却赞同。文章与曲子都是如此,美与意境占其先,何必胶柱鼓瑟,曰然曰不然呢。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更完美的发音不必追求。

梅先生1916年在吉祥园初演《牡丹亭》的春香,1918年第一次演出《游园惊梦》杜丽娘,拍成电影的1959年,梅先生65岁,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他早年学的三十多出昆曲,都是乔蕙兰先生教的,梅先生语:“乔先生是苏州人,在清廷供奉里,是有名的昆旦。”《游园惊梦》中的句子,则是罗瘿公、李释戡等旧学深厚的人一个字一个句地给梅先生讲解的,所以梅先生虽然年过花甲,但对于杜丽娘心境的揣摩,神态的把握,却都是一骑绝尘、无可比拟的。梅先生的《游园惊梦》根本是活动着的一幅幅宋画,最典丽规范、不涉狎亵的少女怀春图。

看的其他版本,京剧演员演《牡丹亭》,多遵梅先生版本,因此讹误也是一样的。

张继青等昆曲演员的《牡丹亭》,倒保留了“去罢”的意思,但说的是“春香,回去吧”;“成对儿的莺燕”,说的也是“小姐,你听莺燕叫得多好听啊”。“去罢”何其干净利索,是最急的收煞,故而才能使人惊;莺燕正因为成对儿飞鸣,才令杜丽娘有这收煞之意。不知《西厢记》也有“夫人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做对,怨粉蝶儿成双”?

昆曲演员不念“去罢”,不念“成对儿的莺燕”,而杜丽娘却能忽然产生回去之意,这都是不够理解词意之妙,致文情人心割裂。

《牡丹亭》本来典雅难解,即如梅先生这样细致,这样肯钻研,又有文人环伺,都会有疏漏未及处,更别提如今的演员们了。

吴梅评《牡丹亭》,说曲子的好处,“亦且系于宾白”,举例《牡丹亭·惊梦》“好天气也”,以下便接“袅晴丝吹来闲庭院”;“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以下便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我讲“去罢”二字,也是这个道理。

《牡丹亭》中,杜丽娘看到的春天,原也是她的青春;唱的“袅晴丝”,原也是她的情丝(思)。好的文章,原也是这样的一字不可易。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