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太行山巅的申纪兰
 屹立在太行山巅的申纪兰
2022-05-27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赵海英
广播剧《申纪兰》海报。
广播剧《申纪兰》剧组。

近日,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艺术研究院出品的三集广播剧《申纪兰》在学习强国、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微、山西云媒体等媒体播出,申纪兰这个响彻中华大地的名字又一次引发人们关注。

有人说广播剧是“线性的想象的艺术”,电影、电视剧、舞台剧是通过动作、语言、舞台渲染等全面刺激观众,从而带来欣赏的愉悦和满足;而广播剧没有视觉的先入为主,舞台灯光道具布景的渲染,单纯依靠听觉引导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受到触动和感染。这是广播剧创作中最有难度的地方。《申纪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本土演员用富有山西特色的方言演绎人物,从背景音乐、主题曲到山西民歌展现一流的音效,节奏紧凑矛盾集中,都特别容易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品鲜明的主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人深刻感受到,一个屹立在太行山巅的“共和国功勋”是那样的平凡而伟大,又是那样的可亲而可敬。

众所周知,艺术作品是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潜移默化对人们进行思想引导的重要载体。所以,艺术作品中有一类非常特殊的人物,那就是社会主旋律人物,如电影《长津湖》中用钢铁般意志战胜美军的志愿军群体,现代晋剧《刘胡兰》中被毛泽东主席盛赞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等。像这类题材的文艺作品在当下非常多,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个艺术创作的命题: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尤其是家喻户晓的当代模范人物,如何逃脱刻板的道德说教?因为这些人物的模范事迹有据可查,且在媒体的宣传下广为人知,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的空间并不多。广播剧《申纪兰》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它对现实生活、真实人物进行恰当的典型化、陌生化处理,让人感到熟悉又陌生。它的故事线索清晰,戏剧冲突集中,人物语言生动有趣,感情充沛真挚,地域风格鲜明,时代特色突出,尤其是那具有太行山特色的山西民歌的融入,给人带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听觉享受。

该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申纪兰这个人物的饱满立体,换言之就是血肉丰满,富有感染力。文艺作品的成功最关键的是人物的塑造。一般主旋律人物、英模人物因为榜样的作用,容易模式化、高大化、概念化。公而忘私、大义灭亲、舍己为人等精神确实振奋人心,但也容易让人产生隔膜与疏离。树立榜样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学习效仿。但实际创作中往往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俗套。太过高大的人物容易让人敬而远之。广播剧中的申纪兰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成功的,它在仅仅90分钟的时间里,实现了一个可敬、可亲、可学的榜样引导,这一点难能可贵,非常不易。其整体特点可以用至纯至真来概括。

至纯体现在她的一生毫无杂念,始终保持初心:那就是始终不忘农民本色,要让西沟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管是鼓励女人自尊自强、要求男女同工同酬,还是秃山种树、兴办工商企业,都在不断实现那个朴素的愿望“带着西沟人一直往前奔!”“奔咱庄稼人做梦都笑醒的好日子”。体现在她始终是一颗赤子之心,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响应“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民主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她呼吁西沟的女人走出家门做事情,不做男人的应声虫;带领女人们用事实说话、用实打实的劳动能力得到男人们的认可,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愿望,实现了妇女在现实社会的真正翻身;响应“新社会要破旧习,立新风”,一辈子没干过农活的小脚婆婆、转了20多年“三台”的桂香婶子等20多个女人在她的带动下走出家门投身劳动;改革开放伊始,她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顶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和种种压力,毅然签下“贷款责任状”,带着全村人办了铁合金厂;为了不让前来西沟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失望,她强忍失去亲人的痛苦讲述自己拒绝侄子走后门的故事,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人大代表的高尚品格。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跃然而立,极易引起听众的认可与共鸣。

至真更多体现在细节处理上,尤其是极力摹写真实的人性,发现人物的感人之处,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申纪兰这样一个伴随新中国成长的巾帼劳模,连任十三届人大代表、荣获共和国勋章,其精神的伟大、贡献的卓著自然不言而喻。但全剧从始至终给听众的印象,却像是在听一个邻居家的大姐、大婶、大妈的故事,是那样真实亲切。刚嫁入西沟,她是一个闲不住的热情媳妇,心地善良、孝敬婆婆,敢想敢干,敢为人先;鼓励女人走出家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她是一个不服输的烈女子;石头缝里种树,她是一个想让娃娃们吃口果子的追梦人;下水堵田坝,她是一个一心为公、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的傻丫头;贷款办厂子,她是一个勇立潮头、敢于先行先试、充满魄力的女汉子;拒绝为儿孙提供便利条件,她又是一个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情节没有让听众感觉说教,而是体会到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打动人心的魅力,原因就是细节的精心设计、故事的生动讲述、情感的充沛表达、心路历程的完整展现。剧中人物语言质朴无华,即便是讲道理,申纪兰的语言也是非常口语化,从来没有什么大道理,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是那样的朴实,那样的贴切。诸如,鼓励女人自立,她说:“凭啥想使唤咱就使唤,自己没手?”和男人们比赛劳动,她说:“非给男人们个颜色看看,咱甚也不比他们差!”有几个细节充分体现人性光辉,比如和丈夫因为户口的事情产生矛盾,申纪兰没有过多地讲大道理,而是为亏欠丈夫而道歉,还和丈夫一起唱情歌。最打动人的,是丈夫重病住院,一辈子没有为自己的事情求过人的申纪兰,这一次却毫不犹豫地四处托人找好医生,为丈夫看病,在她看来这辈子亏欠家庭太多了;在丈夫提到死后要把自己照片带上时,她冲进卫生间号啕大哭。这时候的申纪兰就是一个深爱着丈夫的妻子,一个心底有柔情的女人,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女性。

如果说有些主旋律人物是震撼、荡涤人们的思想,那么广播剧《申纪兰》就是用真情感染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们的灵魂,让人们不知不觉向之靠拢。

除了以上谈到的至纯至真的人物形象塑造,作为广播剧这种特殊艺术形式,其区别舞台剧最大特点是,其时空自由,伸缩度大,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容纳更多的内容,使得作品的结构更为完整,人物成长历程更为清晰,故事更为丰富多彩。在当下众多申纪兰题材艺术作品中,这部广播剧可以说展现的内容最为丰富,几乎集中了申纪兰一生中所有重大事件,从她17岁嫁到西沟,到90岁获得共和国勋章;从一个单纯热情的农村姑娘到全国唯一的连任十三届的人大代表、荣获“共和国勋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申纪兰一步一步成长轨迹,其始终保持农民淳朴本色的人生旅途,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亮丽风采。

战争年代需要英雄的激励,和平年代更需要榜样人物的滋养,申纪兰这样始终保持农民本色,至纯至真的英模人物正是当今社会最需要弘扬的伟大精神。正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却让大地润如酥。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从导演到演员,创作团队无数次被申纪兰的事迹深深打动,也在对申纪兰身边人的采访中得到感情升华。该剧创作历时两年,剧组主创人员多次到平顺西沟采风,剧本多次修改打磨,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的大力支持,被列入2022年度山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近期,该剧组克服疫情影响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对作品进行再次研讨、修改、录制,使剧目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在申纪兰精神的感染下,创作团队捧出了优秀的作品。祝贺广播剧《申纪兰》成功播出,愿申纪兰精神永放光芒,响彻华夏。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