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牵准小戏创作的“牛鼻子”
 要牵准小戏创作的“牛鼻子”
2022-09-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苏锐
配图 右玉县晋北道情剧团排演的小戏《牛啊牛》剧照。

小戏在内容上短小精悍,主题上以小见大,多年来受到基层群众喜爱。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小戏在创作上平铺直叙太多,没有鲜活的故事表现手法,难以呈现更加深刻的主题立意,缺乏吸引力。

一位戏曲编剧表示,当下的小戏对群众的吸引力降低,虽然有文化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影响,但关键还在于小戏本身的内容缺失。有的小戏立上舞台之后让人看不下去,不是演员演得不生动,或者舞台美术不到位,而是从一开始剧本方向就有问题。剧本是一剧之本,是作品的四梁八柱。一个房子如果梁柱搭歪了,后边再怎么修修补补也是徒劳。

那么,那些“搭歪了”的小戏剧本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没生活。多数文艺作品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小戏尤其应当如此。现在来看,近些年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小戏,有一部分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原因就是离生活太远。有的编剧提起乡村题材的小戏就“信笔拈来”,动辄是结婚离婚、青年返乡、老人赡养的题材,内容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村里的好故事那么多,编剧为何发现不了?小戏是距离生活最近的文艺形式,创作人员坐井观天、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其次是没语言。生动的语言是小戏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可是,部分创作人员不采风、不调研,不了解村里人在说什么话,于是又开始“拍脑瓜”“走捷径”——脑子里蹦出的方言,不管合适不合适都堆进去,让人物显得“土味儿”十足;喜欢让人物说莫名其妙的歇后语,说完之后哈哈一笑,却令台下观众十分尴尬;为突出乡村气息,还会安排特定人物说脏话,解释为“塑造人物需要”。

再次是没细节。作为舞台艺术的一种,小戏的表演和呈现同样需要细节支撑。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在小戏创作时更关注的是舞美怎么大气、灯光如何调整、音乐怎么配合,却忽略了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舞台细节的把控。比如台上演到一位农民算账,剧情一带而过,多少钱买多少东西、多少地出多少粮食等常规的生活细节完全没有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原来是编剧不懂,不敢乱说。

剧本是小戏创作的“牛鼻子”。要想写好剧本,除了要有文采,还得虚心向生活学习。毕竟,火热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光是在网上游来游去,得到的永远是浮光掠影。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