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革命的开始。”2009年6月的一个夜晚,当海伦·米伦主演的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剧作家拉辛的《费德拉》,通过英国国家剧院启动的“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以下简称“NTLive”),首次在英国及世界200多个影院进行转播时,一名英国《卫报》的记者如此记述了那一夜他在影院获得的观演震撼。
“那一晚,没有人知道它会不会成功。”15年后的北京,在日前举办的“戏剧光影——2024北京国际高清舞台艺术影像周”活动中,英国国家剧院市场与发行主管利奥·乔丹在回顾NTLive15年来拍摄英国顶级舞台现场并发行至全球74个国家、2500多座影院的历程时,仍然心潮澎湃。从伦敦到北京,15年来,世界高清舞台艺术影像飞速发展。在2024年这个盛夏,由中国剧协、北京市文联主办的为期两周、以高清舞台艺术影像为主题的首个国际性行业交流活动中,中国、英国、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艺术影像创作者、一线从业者汇聚一堂,近20场中外优秀高清舞台艺术影像作品展映、新片首映活动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天桥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多个京城地标性剧场、影院亮相,7场主旨演讲和3场圆桌对谈等学术活动纷纷举办。从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作品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到高清音乐剧影像《辅德里》、音乐剧《在远方》,再到马修·伯恩编导的英国舞剧《剪刀手爱德华》、第100部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影像《奈伊》、拉尔夫·费因斯主演的莎士比亚经典复排作品《麦克白》、法兰西喜剧院演绎的莫里哀杰作《贵人迷》、布图索夫导演改编的果戈里代表作《钦差大臣》等,世界高清舞台艺术影像的最新成果在“演艺之都”交相辉映,正如利奥·乔丹感慨的,“那场革命已经以我们从未梦想过的方式让戏剧变得触手可及”。
“科技改变生活,也一定会改变艺术的表达”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首次将中国京剧搬上了大银幕,“自那时起,中国电影就为中国戏曲插上了翅膀”。迄今已成功摄制11部戏剧电影的滕俊杰导演说:“12年里我每拍一部作品就要思考一步。为什么要拍戏剧电影?为什么要拍戏曲?因为我们对经典关注得还不够,要留存经典,传播发扬好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真正走近世界主流人群、主流文化,今天的戏剧电影完全有能力做到。”今年6月16日,由滕俊杰执导的第6部京剧电影、程派演员张火丁主演的《锁麟囊》在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于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创造了加映多场均开票“秒光”的票房成绩,“用电影的方式为舞台赋能,以更具观赏性的视听呈现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回归剧场”,已从一个“愿望”变成了一种现实。
“看过影像版的人会想看舞台表演,而看过现场表演的人也会对影像版感兴趣。”韩国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摄制团队舞台所见制作公司负责人申艺智表示,尽管总有舞台剧制作人、导演、演员向她表示,担心高清舞台影像作品可能会造成剧场核心观众的流失,但她对此一直乐观,“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平衡点”。近年来,从3D立体摄影到VR/XR投影映射与混合虚拟制作,从音乐剧、摇滚音乐会到各种类型的戏剧电影,她和团队不断以高清舞台影像的方式与韩国的艺术现场发生着深刻交流,随着韩国剧场门票价格的持续上涨,通过电影和视频这些当今最常见的影像媒介传播舞台艺术,已成为吸引韩国普通民众走近剧场的重要手段。比如由他们参与高清拍摄和后期发行的中国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影像版,就为这部迄今已现场演出500多场的原创舞剧留下了珍贵的完整影像记录。“影像叙事有着与舞台叙事截然不同的特点”,她相信,通过影像的桥梁,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世界艺术爱好者因此成为戏剧的观众、舞台的观众。
谈及舞台与影像的关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剧协主席冯远征认为,“科技改变生活,也一定会改变艺术的表达”。今年两会期间,身为文艺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他感到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在当今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如何跟新质生产力挂钩。在他看来,科技赋能舞台是趋势。首先反映在对舞台呈现的改变上。比如北京人艺,最早的舞台布景是手绘的,后来开始用幻灯,通过把图片投影到幕布上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来达到艺术表达的需要。随着投影仪、动画、LED屏、实时图像传播等舞台技术元素的加持,舞台呈现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日趋紧密。现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不仅有利用动画投影与数字模拟技术制作背景的话剧《足球俱乐部》,还有了采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根据剧情生成舞台流动影像背景的话剧《张居正》。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多媒体交互技术等高科技与舞台表演的结合,将进一步推进戏剧创作、拓展舞台空间,完成前所未有的舞台表达。同时从VCD、蓝光DVD到数字影像、网络直播,北京人艺不仅有了第一部戏剧电影《哗变》,还有了70周年院庆日时首次高清实时直播的8K录制的《茶馆》与即将走进院线发行的戏剧电影《茶馆》,冯远征认为,“科技在创新舞台表达的同时,也在不断催生着新的舞台影像产品,并因此拓宽着舞台艺术的传播方式。”冯远征说。
拥抱新技术,分享对戏剧共同的爱
“技术每年都在迭代,在变得更好,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前艺术总监、导演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说。多米尼克曾于2022年为中国观众带来了由他执导、中国舞蹈家王亚彬编舞的舞台剧《弗兰肯斯坦》的中文版。而该剧原版早在2012年于英国首演后的第二年即以高清影像的形式与中国观众见面,并在此后于国内多次放映,反响强烈。在他看来,数字摄录技术带来了远比模拟视频技术时代更清晰的画面与景深。把戏剧拍成数字视频,让人们好像在剧院看表演一样,这为剧作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与活力。从2009年萌生创建环球剧院自己的在线平台的想法,再到如今平台已拥有80多部戏剧影像作品,在多米尼克看来,戏剧的线上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特别是疫情发生之后,在线平台的作品传播获得巨大的胜利。
本次展映期间放映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高清影像话剧《家客》的编剧、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是国内较早参与高清舞台影像制作与放映引进的戏剧人之一。2015年,英国国家剧院首次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合作,并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等单位联合制作推出了根据英国小说家迈克尔·莫波格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战马》中文版,同时也把“现场影像放映”的概念带给了中方团队。作为中英文化年的重要交流活动,《战马》在北上广等地的巡演十分轰动。谈及之所以会积极推动外国戏剧和舞台影像进入中国,喻荣军表示,这也源于他2012年左右在英国的一次经历:“在这里,在一个小镇的电影院就可以买票看到英国国家剧院的戏剧。”第一场观演的经历让他大为震撼,“剧场演出通过大屏幕呈现了出来,使我更加沉浸到了戏剧的情境中去”。
“我们的工作并不是拍电影,而是在做一个‘剧场播放器’。”利奥·乔丹形象地解释道。15年间,NTLive的工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尝试以最好的方式拍摄一部戏剧作品”的总体观念没变。“有时一个NTLive作品中会有2000多个镜头,有时只有几百个,但无论多少个,每个镜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提前计划好的。我们会借助多次影像记录与回放来集体讨论如何进行最终的拍摄,如何调整机位、灯光、声音甚至演员的妆造,以确保每位观众都能在影院获得不同于在剧场直接观看演出的精彩体验。”利奥表示,作为英国文化生活的中心,英国国家剧院被称为“伦敦市中心最大的‘工厂’”。每年这里都会创作出30部左右的原创或重排戏剧、音乐剧作品,并在这里制作全部的道具、布景、服装等。虽然剧院每年也从政府获得拨款,但他们依然靠门票等其他方式获得的收入进行着越来越多的创新,“我们拥抱和利用新技术、新想法和新观点以走在创新的前沿,NTLive就是最好的例子”。
“记录我们正在生活的世界,把它留给未来”
“技术使很多事情成为可能。但真实、坦诚的表演与剧场的体验依然是戏剧最独特的、有机的、不可替代的部分。”多米尼克说。他曾供职的环球剧院坐落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这里曾是400多年前莎士比亚和他的剧团演出的地方。1997年剧场重建后,这里依然保留了中世纪形制的环形露天剧场结构。在多米尼克心中,这个由橡木搭建、茅草铺就屋顶的剧院是“世界上最精彩、最美丽、最激动人心、最充满活力的剧院之一”。由于没有封闭的屋顶,环球剧院的阳光会在下午射入剧场时将舞台和观众“一起照亮”,而夜晚剧场的灯光也同样如此。影像技术的运用为他们捕捉记录下了在那些时刻里戏剧绽放的恒久精髓:“每个人都在同样的光亮里,分享着对戏剧共同的爱。”对多米尼克来说,高清舞台艺术影像了不起的地方还在于,“通过它可以让我与所有已经被创作、记录下来的杰出作品,以及更多的艺术家和未来的观众之间建立一种联结。它不只记录着我们的创作,也像一面镜子一样真实记录着我们正在生活的世界,并把它留给未来的人们”。
在利奥·乔丹看来,拥抱数字技术和创新并不意味着放弃剧院几百年来一直延续的方式,而是为确保有尽可能多的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能获得世界一流的资源,与全球观众分享戏剧。“NTLive的使命就是不断寻找新观众。”在他看来,NTLive吸引观众的不只是放映的内容,也包括这种能彼此分享体验的参与戏剧的方式。利奥介绍,在英国,现在每一个NTLive项目都可以在800多个场馆里进行放映,其中约一半都不是传统的影院,如书店、艺术中心等,甚至连卡车都可以成为NTLive的放映场所。“这些场馆里工作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为NTLive服务,是我们使命的延伸,即要把戏剧带给最广泛的观众。”如今,英国已在74个国家建立了放映场馆网络,通过与不同国家的合作,把本土优秀的戏剧作品带给世界观众,在利奥看来,“这也是一个展示国家戏剧成果的世界之旅”。
“无论作为戏剧还是作为电影,无论是传统的演出录像还是‘新现场’的高清影像,高清舞台艺术影像的未来发展,关键还是需要培养大量的青年人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高清戏剧影像《辅德里》的编剧、导演牟森说。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一级舞台监督李东则谈到,从世界范围来看,经典的剧目、优秀的编导演和优良的制作仍是高清舞台艺术影像立足的根本。“现在,我们的拍摄、放映设备和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了国际水平,关键在于我们能选择什么样的拍摄内容。如果‘线下’效果都一般,‘线上’也不会变得更受欢迎。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具备每年从几百部戏剧佳作里优中选优挑选高清拍摄项目的创作资源?这是我们未来大力发展高清舞台影像的一个更大的前提。”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