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凌云:晋剧舞台上的“活关公”
 武凌云:晋剧舞台上的“活关公”
2025-01-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添艺
小朋友们的“关公爷爷”武凌云   受访者供图

对于喜爱戏曲的朋友来说,提到“关公”时,绝对绕不开一个名字——武凌云。到今年,距离晋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武凌云第一次登台饰演关公,已经过去整整40年。

武凌云出身梨园世家,其父亲武忠与母亲阎惠贞皆是晋剧丁派须生名家,妻子王春梅亦是晋剧名角。“关公”戏是武凌云的家学真传:由武忠出演的《古城会》塑造了晋剧近代以来首个“关公”形象;阎惠贞的代表作《关羽斩子》,为她赢得了“女关公”的名号。再加上山西浓郁的关公文化,武凌云与“关公”的缘分几乎是命中注定。

初识武凌云,仅需几招几式便能明白,为什么饰演关羽的他会被观众誉为“活关公”。

武凌云的音色深厚舒展、韵味绵醇,在晋剧高亢激昂的唱腔特点上多了些大将角色的持重。举手投足间,他的演绎既有英雄之奇,又有常人之俗,让传统文化中有血有肉、忠义神勇的关羽形象活灵活现。更不用说他身材高大魁梧、扮相威猛,形神皆具。

“我只是活跃在舞台上的‘关公’。”面对赞誉,武凌云十分低调。几十年来,在田间地头、村庙戏台或是社区广场,常常能看到武凌云的身影。这位揽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戏剧文化奖金奖等众多荣誉的表演艺术家,从未嫌弃舞台简陋。相反,在武凌云心里,人民才是历史的“剧作者”,只要有观众在的地方,就是舞台。

赤面风云刀与马,丹心忠义古而今。在武凌云看来,演关公就要学关公、悟关公,以德为先,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每一次演绎都是不一样的故事。”为了交出人民满意的作品,武凌云走访了海内外数百座庙宇,仔细观察并记录关公各种雕像的细节,不断从文学、绘画、皮影等艺术中揣摩关公的神韵,并融入自己的表演。“我希望观众能看到‘活’起来的角色和一脉相承的传统艺术。”武凌云说,“只有这样,演了几十年的经典剧目观众才不会看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武凌云打磨出《华容道》《灞桥挑袍》等自己的“关公”代表作。

在武凌云的从艺生涯中,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转行换得更好发展,但是他都选择留下来,选择站在舞台上、走到群众中。许多次演出后,观众围在他的身旁和他互动,他都给予热情回应。

“我的父亲在退休后也没有停下弘扬传统文化的脚步。20多年来,父亲一直默默无闻地在戏迷广场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戏曲爱好者,帮助他们走向舞台。”武凌云说,如今自己退休后也把文化推广作为新的事业,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民族舞台上亮相。他不仅带着晋剧“关公”进乡村、进校园,也登上了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等国际舞台。他勇于尝试昆曲、音乐剧、民歌、杂技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试图让关公文化“破圈”,也参与了不少关公文化相关的数字化文旅推广项目。武凌云笑称:“我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武凌云还致力于为传承传统文化注入青春力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他都愿意教。“好苗子一直都有。”武凌云说。

武凌云现在的学生黄俊成当初在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上目睹武凌云演绎的“关公”后心生向往,千里迢迢向其拜师学艺,如今已初露锋芒。武凌云门下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洋学生”,他们带着对晋剧艺术的热忱,扎进这方传统艺术的天地。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培养人才也不只是通过院校或舞台。”武凌云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些传统艺术,让更多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我不觉得累,只要有人看,我就会演下去,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去宣传、去推广。”武凌云说。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