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电里又见平遥
 声光电里又见平遥
2025-03-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郭志清 朱萌
《又见平遥》演出现场。朱 萌 摄

山西晋中,平遥古城外的西南角,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即将开演,观众涌进剧场,随意站在演员身边,好奇地环顾四周。黑暗的剧场内,灯光亮起、音乐环绕,一段晋商的血脉传奇由此开始。

科技赋能正推动传统演艺行业不断向数字化、沉浸式发展。《又见平遥》将黄土、高山和古城等恢宏场景搬进室内,借助环幕投影、智能追踪等数字技术,与沉浸式叙事深度融合,以创新的行走式观演模式、穿越感情境体验,将多种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剧场语言,引领游客深切感受晋商诚信文化。

近日,《又见平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首期“数字环境下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示范案例”,是20个优秀案例中唯一入选的演艺项目。

《又见平遥》首演于2013年,讲述了清朝末年,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散尽家财,只为保回分号王掌柜一条血脉的故事。离乡押镖,洗个大澡是镖师临走前的隆重仪式,在开始的“镖师沐浴”场景中,水雾与投影结合,营造出镖师出征前的悲壮氛围。通过环幕投影技术,剧场空间被360度环绕影像覆盖,观众仿佛置身于动态的历史场景中。

随着故事推进,观众步行穿过若干不同情境的主题空间,灯光与音效随观众移动实时调整,营造移步换景的沉浸感。走在实景搭建的繁华大街,票号、染坊、私塾、绣坊、当铺应有尽有。不诚信的徒弟正被师傅教训、票号伙计点着银子、小商贩热情售卖鸡毛掸子……演员在观剧人群中往来穿梭并与观众对话,每个人都能触发不同的剧情,体验不一样的古城生活场景。

“快走!镖师们有消息啦!”鼓声阵阵,故事来到满城欢腾迎接镖师的部分。观众的心随之雀跃,回乡的却只有客死途中镖师的魂。“灵魂回家”片段中对于声光电技术的应用尤为深入,演出中,巨大的投影墙面出现一个个镖师的身影,他们有的悲,有的泣,有的故作轻松。片段通过光影、声音和真人的叠加,模拟亡灵穿越时空的场景,强化观众的情感共鸣。

到“大院选妻”片段,升降舞台、动态墙面等实时场景切换技术和智能感应装置,让观众穿梭于虚拟与实景结合的院落,亲历晋商家族的婚俗传统。在“赵易硕魂回赵家”片段,不论是赵易硕和赵家后人身上冷暖色调的切换,还是循环的舞台上投影与实景演员的互动,虚实结合的舞台效果让演出层次更加丰富。

“平遥人做的不是生意,是人的德行”,这句打动观众的台词也是《又见平遥》的核与魂。演出结束,观众意犹未尽:“自己既是置身事外的看客,又像是故事的亲历者,声光电技术渲染着悲壮感人或是惊心动魄的氛围,观演体验非常震撼。”

数据显示,自首演以来,《又见平遥》累计演出超8400场,接待观众超60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10亿元。演出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带动了平遥古城夜间旅游经济的发展。从《又见平遥》衍生的主题酒店群、印象新街等项目,吸引大量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成为推动平遥旅游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

下一步,《又见平遥》项目还将通过构建“数字创意+文化IP”的转化链条,探索更多元、可持续的文化传播路径,使千年晋商精神在数字时代获得更具活力的当代表达。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