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桑榆未晚霞满天
 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桑榆未晚霞满天
2025-04-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小东 张俊海

2024年,一本名为《唱享爱爱腔》的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简介说“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晋剧艺术的珍贵资料,更是一部深入了解‘晋剧皇后’艺术生涯与音乐造诣的心血之作”。“爱爱”和“晋剧皇后”说的正是晋剧名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爱爱。她是新中国成立后茁壮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的杰出代表,曾主演《打金枝》《明公断》《算粮》《三上桃峰》《走山》等剧目,在晋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

1956年,16岁的王爱爱考入榆次专区人民晋剧团,并很快得到了当时红遍三晋的演员程玉英的栽培。一次机缘巧合下,王爱爱被电影导演相中,演唱了电影插曲《汾河流水哗啦啦》。谁都未曾料到,这首歌曲竟在岁月长河中经久不衰,成为传唱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之作,也让后辈人记住了有部电影叫《汾水长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山》《教子》《见皇姑》《打金枝》《算粮》《金水桥》《白蛇传》等经典剧目经过王爱爱的演绎,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同时,她还积极投身新剧目的创排,如现代戏《三上桃峰》《龙江颂》。她主演的剧目几乎都成了经典,有些更被选作戏曲教学的典范剧目,在晋剧艺术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晋剧四大流派中,牛派创始人牛桂英以行腔委婉、韵味悠长著称,被形象地比喻为“云遮月”。王爱爱结合自身嗓音条件,融合了程、牛两派的演唱特点,取其精华,融会贯通。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终于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爱爱腔”。戏曲音乐家孙志勇将“爱爱腔”概括为:音质清亮纯净,音色柔中偏刚,吐字清晰达远,行腔豁达酣畅,韵味浓郁醇厚,风格朴实大方,真情直戳心房。

戏剧家郭士星认为,王爱爱的艺术修养极高,站在程派、牛派表演艺术的坚实基础上,成长为新时代晋剧流派的杰出代表,擅长通过细腻入微的表演和动人心弦的演唱,精心雕琢每一个角色,精准、真实地展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情感,做到了声情并茂,以情动人,让每一个舞台形象都鲜活地烙在观众心间。

在代表全国演唱艺术最高水准的“中国金唱片”奖荣誉榜上,晋剧代表人物仅有两位,一位是“须生泰斗”丁果仙,另一位便是被誉为“晋剧皇后”的王爱爱。她因为在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曾当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担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这些荣誉让王爱爱育新人、搞传承的初心更加坚定。

2002年,王爱爱从山西省晋剧院退休,之后先后受聘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山西省晋剧院名誉院长、山西省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艺术顾问等。2021年,获得首批“山西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称号。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青年人才是晋剧的未来”,她每周按时前往受聘学校上班,登台授课,检查指导学生练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艺术经验与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

除了在戏曲院校广泛培养学生之外,王爱爱还重视收徒入室,因材施教,定向传承。目前,她门下有晋剧青衣领军人物史佳华、苗洁、陈转英、刘建平、王春梅、魏建琴等省内外弟子38人。其中,史佳华、苗洁获过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多名弟子获得山西戏剧最高奖“杏花奖”。第三代传人也开始挑起大梁,2023年,徒孙郑芳芳喜摘“梅花奖”。这些青年人才已逐渐成为晋剧界的中流砥柱。

2019年,山西省晋剧院以《“王田马冀”艺术流派晋剧青年人才培养》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喜获立项。其中,“王”指的就是王爱爱的“爱爱腔”,这次艺术流派晋剧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共招收学员33人,覆盖晋、冀、陕、蒙四省(区),为晋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戏曲界,王爱爱是公认的艺术大家,这既得益于丁果仙、牛桂英、程玉英、郭兰英等前辈大师的悉心传授与指导,也源于她自身的严于律己、精益求精、涵养品德。与人为善、宽容礼让,是她坚守的人生哲学。

“做事先做人、传艺先传德”是王爱爱始终秉持的理念,她不仅给青年人才传授艺术技巧,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今年恰逢戏曲大师牛桂英诞辰一百周年,王爱爱怀着对恩师的敬意与传承晋剧艺术的使命感,积极倡议举办纪念活动。她的倡议得到了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响应,已被纳入2025年晋剧艺术节的系列活动。

八五春秋斜照晚,沧桑岁月暮霞彤。这位85岁的老艺术家常常念叨四句话:艺术是我心中的挚爱,观众是我心中的上帝,弟子是我心中的企盼,唯善是我心中的追求。

这四句话不仅是她一生为人为艺的真实写照,更是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后学晚辈们树立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年轻人热爱、传承和弘扬晋剧艺术,勇攀艺术高峰。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