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高调
 平陆高调
2015-11-26  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  作者:王嘉 陈丽萍

平陆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北依中条山运城相连,南临黄河和河南省三门峡相望,西接芮城,东连夏县,全县24万余人,1173.5平方公里,南北有运三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有沿河公路贯穿全县11个乡镇,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平陆高调是当地一种十分古老的说唱艺术,属坐唱表演,又因为它演奏时用的主乐器是四胡(四弦),所以又名“四弦书”。具体形成的年代由于历史久远已经无法确考。历史上平陆高调一直是盲残艺人来演艺,主要是在庙会、祭祀、民间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表演。

平陆高调起源于平陆中西部地区,经过流传活跃在晋、陕、豫周边地区。其表演形式旧时是由一师一徒组成,到了后来发展成多人演奏。表演时,多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伴唱。平陆高调最显著的特点是说唱表演采用平陆方言;伴奏音乐由文场和武场两种,文场由四胡、板胡、小底胡、三弦、二胡、笛子组成,四胡是主奏乐器;武场由木鱼、手锣、大小铰、鼓板、马锣、梆子等打击乐组成。二种伴奏形式相结合,这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四弦”只有文场或只有武场所不同的地方。演奏时多采用“下二度”行腔,风格委婉柔和而又略显凄凉。高调板式有八种,节奏变化丰富,每种板式都有自己固定的衔接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曲牌如“飞手”“梳妆台”“捻线”、“排宴”等。唱词有十字句式、七字句式、乱字句式。 

平陆高调的剧目丰富,有八十多种。曲目内容多取材于乡土民情、故事轶事。清道光年间产生了专业的说唱队。上世纪50年代整理了一批剧目,有《怕婆娘》、《挣嫁妆》、《檀香女苦瓜》、《绕二姐吊孝》、《九子图》、《祝英台下山》、《刘秀讨饭》、《打幔帆》等,并创建曲艺队。70年代又移植、创编了一些剧目,如《扁食记》、《杨八姐游春》、《张莲卖布》等等。

80年代初被成功的搬上舞台。

平陆高调出现过很多有名气的艺人,有可追溯记载的传人8代:名气大的有胡师爷、张勋、张金魁、赵宽心、王学成等。70年代后选拔了一批有文化和音乐基础的男女青年去学习平陆高调,使平陆高调进一步得到发展。由于盲人靠“高调”谋生,所以在思想各方面都比较保守,对传承和发展造成很大障碍。

平陆高调历史悠久,唱腔独特,剧目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除了艺术本身的价值之外还有着研究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多重价值。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