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高调简述
 平陆高调简述
2015-11-26  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  作者:陈丽萍

早期的运城平陆高调,由盲人及算命先生走村串乡,操四弦、击木鱼演唱,内容多系民间故事与历史传说,当说唱艺术。运城平陆高调,原名“丝弦戏”,俗称“山窝子戏”,又因音调高亢,唱腔粗犷而得“高调”之名。曾流行于平陆一带。艺人相传,约形成于清同治年间,起初流行于平陆县沙口、张峪一带,后渐扩展至夏县、芮城、临晋、运城及河南的陕县、灵宝和陕西的潼关、滑南等地。20世纪60年代初经艺人王学成、刘永祥等倡导更名为"平陆高调"。运城平陆高调后受蒲州梆子和眉户的影响,逐渐发展为多角色、分行当,能演出《怕婆娘》、《全家乐》、《眼前报》、《刘秀讨饭》等40多个(均已失传)剧目,建国后,始由说唱改为代言体摊上舞台。据传,平陆高调无职业班社,多是农忙务农、农闲“闹家戏”的家班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