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传承弘扬郭兰英艺术精神
 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传承弘扬郭兰英艺术精神
2024-06-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欣然

郭兰英是我国杰出的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和晋剧表演艺术家。从艺90年以来,她始终坚持“为人民歌唱”的艺术精神,塑造了众多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演唱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为繁荣发展中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今年是郭兰英从艺90周年。5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为人民歌唱——人民艺术家郭兰英从艺90周年艺术成就座谈会”在广东广州召开,会议回顾了郭兰英的奋斗历程与重要贡献,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继承弘扬以郭兰英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光荣传统、优秀品格,做伟大时代的热情讴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郭兰英深情演唱歌曲《绣金匾》

服务人民 讴歌时代

回顾郭兰英的艺术生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她不变的初心与坚守。郭兰英出生在旧社会,从幼时开始学戏,饱尝旧时代的艰辛与苦楚。后来,在八路军的感召下,郭兰英毅然投身革命事业,加入华北联大文工团,将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独特的人生经历让郭兰英更加坚定地心系人民,坚持在艺术创作与实践中服务人民、讴歌时代,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树立了鲜明的榜样。

“歌剧表演‘好听容易、动听难’,郭兰英的表演之所以动听又动人,是因为她对党和人民都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她的表演不是在模仿,而是出自真情实感。”中国歌剧研究会名誉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表示,郭兰英从旧社会一路走来,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将对党和人民的深沉情感与对生活最真实的感悟,化作艺术创作与实践的根基。乔佩娟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深入挖掘和学习郭兰英的艺术精神,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强根筑基。

1952年,郭兰英入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前身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深耕数十载,演绎了鲜活灵动的“喜儿”“刘胡兰”等角色,演出的《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经典民族歌剧至今常演常新。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坦言,这些角色与剧目深入人心,正是由于郭兰英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用心用情刻画人物。“中国歌剧舞剧院将认真学习、大力弘扬郭兰英‘为人民歌唱’的艺术精神,以传承创新发展中国歌剧、中国舞剧为己任,努力将更多体现国家水准与时代精神的优秀剧目呈现给观众,切实履行‘国家队’的使命担当。”诸葛燕喃说。

《白毛女》中的“喜儿”

守正创新 赓续文脉

郭兰英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屡屡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因为她在丰富的从艺经历中深挖山西梆子、豫剧、评剧等剧种的技法,使之与民歌相互融合;凭借娴熟的“四功五法”功底,将中国戏曲和曲艺的传统技艺与歌剧表演相结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具有深厚民族特色、鲜明时代风采和中国气派的表演风格,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歌剧研究会顾问居其宏表示,郭兰英将唱、演、白高度综合,依托“四功五法”的深厚功底,内接传统,外接西学,让角色更加鲜活,开创构建了我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和美学范式。其表演声情并茂、唱演俱佳、形神兼备、虚实融合的美学特色,也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赋予了中国风格,彰显出中国创造和中国气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郭兰英在晋剧《金水桥》中饰演银屏公主

中国歌剧研究会顾问、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黄奇石表示,郭兰英从旧戏曲转向新歌剧前,新歌剧表演艺术尚不成熟。她投身新歌剧创作后,推动歌剧从戏曲中汲取营养,在守正创新中使新歌剧表演艺术走向成熟,提供了歌剧向戏曲学习的样板,让新歌剧成为新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音乐戏剧新秀。

“郭兰英从传统戏曲中汲取表现手法、审美追求,将其与新时期民族歌剧表演创新性地结合起来,开创出一条既深植传统又紧扣时代、既贴近生活又融合创新的艺术道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提出,郭兰英在艺术创作中守正创新,为我国新歌剧表演体系构建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文艺工作者应传承弘扬老一辈文艺家的艺术经验与精神,脚踏实地、兼收并蓄、守正创新,努力成为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文艺工作者。

除了艺术领域,郭兰英在创作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创新发展的实践,也为当代文化工作发展提供了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人民大学将充分发扬郭兰英守正创新的精神,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加强研究阐释,准确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不竭动力。

德艺双馨 无私奉献

从艺90年来,郭兰英常说“我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了,还想为国家多做点事”。即便功成名就,荣誉加身,她也始终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将艺德与才华相统一,秉持高尚的职业操守与低调谦和的行事作风,持续在台前幕后发光发热,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也积极投入到文艺人才培养等工作中,为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持续作出贡献。

1986年,年近六旬的郭兰英放弃了北京优渥的生活,前往广东番禺创办“广州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专业学校”(后改名为“郭兰英艺术学校”),为广东和全国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表示,郭兰英的这一举动为广东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典范,广东文艺界将大力弘扬郭兰英等老艺术家的坚定信念与崇高精神,努力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为新时代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广东力量。

“郭兰英的亲身指导与亲切关怀,让基层艺术工作者受到莫大的鼓舞。”座谈会上,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福建省歌舞剧院党总支书记、艺术总监孙砾表示,多年前,福建省的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入选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2018年,郭兰英作为艺术总监,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技巧带到基层,为基层艺术创作带来了精神力量、树立了艺术标杆。

“郭兰英老师谆谆教诲、身体力行,将高超的技艺倾力传授给年轻一代演员,推动着文化艺术的传承。”2015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民族歌剧《白毛女》,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雷佳在剧中饰演“喜儿”。排练期间,第一代“喜儿”郭兰英来到北京,对每个角色都进行了详尽指导,将她对《白毛女》的理解与积累的演出经验倾囊相授。演示“喜儿哭爹”片段时,已然85岁高龄的郭兰英不顾身体状况,哭喊着“爹”扑通一声跪倒,令在场演员深受感动。雷佳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大力学习郭兰英无私奉献的崇高职业操守,只有坚守艺术理想,注重艺德,才能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