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三晋梅杏林 ——沉痛追思王笑林老师
 笑看三晋梅杏林 ——沉痛追思王笑林老师
2024-10-01  来源:山西戏剧网  作者:王嘉
王笑林老师像

惊闻噩耗,悲痛难抑,我省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活动家,我倍加敬爱、敬重的王笑林老师不幸于2024年9月30日因病去世,不经回忆涌上心头。今年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笑林老师出院后我到家中看望,笑林老师身形消瘦,面容憔悴,虽然出院不久,身体状况不佳,但仍然牵挂着戏剧的事儿,进了家,他在书房忙着给某剧团发去相关资料,准备明年去为培训班授课,我嘱咐他一定要保重身体,先把身体养好,他还满怀信心地告诉我等到了明年身体肯定恢复得没有问题。笑林老师就这样,“戏”就像是他的生命追求、生命价值,提起戏,他的精神头儿就上来了。那一天,我们聊了约半个多小时,我和他一样,想着他身体会日渐恢复好转,没想到这一面竟成了永别。

提起王笑林,我最初是陌生的。2014年的一天,山西戏剧网(时为中国晋剧艺术网)的邮箱里发来一篇“我省剧作者某某某当选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的稿件,署名人为王笑林,随后我们发布了这篇稿子。后来,我对笑林老师有了清楚的了解。笑林老师自1982年到2009年在省剧协工作,这其间包括1983年梅花奖的设立到1989年杏花奖的创办,他是见证人,也是组织的参与者,尤其是担任省剧协秘书长、驻会副主席工作期间,在为山西戏剧出人出戏的组织、联络、协调、指导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笑林老师,让人回忆起那个山西戏剧名家辈出、好戏迭出的黄金时期,闪耀着熠熠光芒。具体到和笑林老师第一次见面,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到省剧协递交相关资料,恰好他参与某活动的评比工作,时任省剧协刘涛副秘书长介绍我们初次认识。此后通过剧协的推荐和培养,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之际参加了中国剧协首届全国青年戏剧评论家研修班学习,学习归来,剧协为我提供了锻炼施展的机会,一些外出看戏评戏都让我参加,由此我和笑林老师的接触机会就更多了。记得有一次我同佳花秘书长、笑林老师三人一同驱车前往运城观看蒲剧《枣儿谣》的演出,第二天研讨,演完戏后我敲开笑林老师房门准备闲聊片刻,房门打开后,他正在一台很厚的老款笔记本电脑上敲写着看戏的观感,也是评论文章,也是第二天的发言准备。我心想,笑林老师这样老道的专家还这样认真地下功夫,带着笔记本电脑出来看戏,晚上还要加班码字,而我的发言还一个字也没有准备,心里怀揣着一丝羞愧,对笑林老师的敬意油然而生,我也没有多做打扰,立马回房准备第二天的发言。这件事对我日后影响很大,笑林老师这种认真、下功夫地习惯我也立刻学为己用,并一以贯之坚持下去。那时,笑林老师刚刚抱上了孙子,谈起孙子来喜悦溢于言表,佳花主席以笑林老师当上了爷爷为由称呼他为“王爷爷”,而我也应之这样称呼起来,按年龄辈分来讲,笑林老师确实是我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爷爷”辈的了。

我住的地方和“王爷爷”家距离不远,常常看戏我们往返都是同路同车,德高望重的他也丝毫没有架子,这俩“爷孙”辈的人聊起戏来如同知己,讲的都是打心底里的实在话,似乎有聊不完的话,聊不完的戏。2017年的春节,省文化厅举办“迎新春优秀剧目展演”的同时首次开展“一剧一评”活动,厅里要求我和“王爷爷”两个人每个剧目每场评论会都要参加,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演出一晚接着一晚,第二天上午九点还要开评论会,“王爷爷”的评论文章也是场场不落,隔天评论隔天见网,我作为晚辈自然也不能懈怠,于是“老王”“小王”散戏回家后起码都得码字码个一两点才会休息。我特别敬佩“王爷爷”的认真,每次评论会,他都会把事先准备的发言稿电脑打印出来,少则一两千,长则三五千字,这个好习惯,我视之为榜样,必须一如既往更加彻底地去遵循学习,丝毫不敢懈怠。“王爷爷”多年来积极关心、指导山西戏剧网的发展建设,担任山西戏剧网顾问,热心参与山西戏剧网的相关活动,并为我们提供且发表了百余篇高水准的戏剧评论文章。“王爷爷”也时常鼓励我,作为年轻人就要敢于发声,“要把说真话,讲实话,说心里话的批评坚定保持下去,这样才会有评论的价值,不要沾染上‘江湖习气’,不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有所作为才会有所地位”。

今天回想起来,我这个晚辈认识这位为了山西戏剧工作了一辈子的“王爷爷”整整十年了。十年间,我们不时隔月小聚,我们时常朝夕相处,在我不惑时他为我解惑,在我迷茫时他为我打气……9月30日晚上九点多,一个电话里“王爷爷”离去的消息来得让人出乎意料、猝不及防,噩耗犹如把我的头瞬间击懵了。如今,剧场里的观众席旁再也不会看到这位亲爱的长者的身影了,而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崇高品德,他的艺术理想,他的精神风范,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深深根植,令我沉思良久,泪目晶莹,彻夜难眠,让我永远铭记,无法忘怀。

(作者系山西戏剧网执行董事、总编辑,太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