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精神,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弘扬中国精神,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2024-10-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晶

山河壮丽,金风浩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伟大里程碑。凝聚磅礴的中国力量,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首先指出:“第一,这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如何能够激发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精神”就是非常重要的动力之源。

重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动力倍增。从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方位理解来看,《讲话》不仅是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而且是在精神、文化层面的正确导引。《讲话》中“第四个问题: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部分对“中国精神”的阐发,就不仅是关乎文艺的,而且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文化场域中全面弘扬中国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的论述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精神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呈现,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根脉。

中国精神在文艺领域的表现,则是中华美学精神。这也是《讲话》中的重要内涵。《讲话》在对“中国精神”作了深刻阐发后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中华美学精神是新时代关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精准概括,它的提出和倡导,对于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抑或中国美学及文艺理论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审美方面的体现。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审美层面,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史和当下的文学艺术活动中,中华美学精神都有全面而生动的呈现。

笔者的专业领域是中国美学和文艺美学,“中华美学精神”使我回望中国文艺长河、感悟当下文艺现场、畅想中华文艺的未来。在“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中,三个“讲求”具有核心地位,同时,尤为具有当代意义。笔者认为,这三个“讲求”,是对中华美学传统的深刻概括,同时也是对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导航。这三个“讲求”,都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创作经验的凝练与升华,也彰显了中华审美意识与西方的乃至世界的审美观念相比之下的民族特色。在笔者看来,“托物言志、寓理于情”是中国文艺在创作中审美运思的独特方式,“言简意赅,凝练节制”是中国文艺创作中审美表现的独特方式,“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是中国文艺作品审美存在的独特方式。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文艺领域的审美存在,而中国精神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灵魂。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需要我们不断弘扬中国精神。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