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
2024-10-15  来源:文艺报  作者:毛时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关怀和信任。犹记得那些亲切、朴实的话语,蕴含了对当前文艺事业现状极其明晰的了解、睿智清醒的洞察,其中既有对作家艺术家辛劳创作的热情肯定,又有对当下问题的严肃直面。

此后,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指示批示,还先后给各文艺单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回信,进一步体现了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关怀。2023年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又发表了重要讲话,列举并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重要元素,特别指出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通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感其中贯穿了一个庄严宏大的主题——人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文艺,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长河,映现着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奋斗发展史。总书记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正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核心精神和基本理念,是贯穿于中国现当代革命文艺、先进文艺的一根主线、红线。

十年来,全国的文艺创作出现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以近期的舞台、影视作品为例,有话剧《深海》《柳青》《平凡的世界》、杂技剧《战上海》《天山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影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大江大河》《跨过鸭绿江》《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等。这些作品用艺术形象思维诠释了“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的创作追求,“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作家艺术家们把“以人民为中心”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人民书写历史的伟大进程中展现了新的时代气象和新的中国人形象,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许多新突破和新经验。

十年来,我更加坚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起点和归宿。

人民创造是文艺创作的最大优势。

人民需要是文艺创作的首要意义。

面对新时代“人民”,文艺创作要具备“供给侧的思考”,即从供需关系的时代变化,来创作、提供、满足社会大众各向度、各层次、各种品位和趣味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文艺创作和传播,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须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文艺创作的高质量发展。

就供给侧而言,如何提高全系统的质量已经成为文艺创作的重中之重。而目前文艺创作面临的瓶颈,正是精品太少,粗劣之品太多。接受美学认为,文艺创作必须以受众为中心,充分顾及读者的阅读、欣赏的精神需求。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共识,关键在于逐渐实现美学品格和观众需求市场需求,金杯和口碑的结合、统一。

我们期待,文艺工作者们要更加努力,拿出更多总书记称颂的“像蓝天上的阳光”一样的好作品,去照亮世道、温暖人心。

(作者为著名文艺评论家)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